儿子的剑桥生活之十三——重新规划学科方向

标签:
胡萍教育家园胡萍老师教育 |
分类: 记录儿子的成长 |
三个半月的暑假已经结束,根儿在10月5日已经飞离我们,回到剑桥,开始了剑桥第二个学年的生活。临行前根儿告诉我们:“我明年很难有时间回家了,第二学年的假期我要争取到实验室实习,或者做研究者们的助手。”我和孟爸很理解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追求,“能够进入实验室实习,对你未来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我们等你毕业的时候去剑桥看你,顺便在英国游玩一番,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回家!”在昆明呆了三个多月,根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学校了。
假期里,根儿继续与导师保持着邮件联系,因为根儿下学期的学科方向调整为了化学方向,学校为根儿选配了新的导师,这是一位在化学研究上有独特建树的科学家,领导着一个实验室。新的导师对根儿也极其负责,从8月开始,就在邮件上与根儿讨论第二学年的选课问题。之前,根儿一直想选择两门化学和一门数学,这样对他来说学习就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了,导师提出了对根儿选择课程的看法:“如果你将来不做基础研究,而是想做应用研究,选择数学就没有意义,应该选择一个能够支撑你做应用研究的学科。”数学一直是根儿想学习的,如果放弃数学,其他科目根儿不太愿意选择,但根儿将来想做应用研究,不想做基础研究,这就让根儿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境地。
导师看出了根儿的心思,他将自己多年前的一位学生介绍给了根儿,这位学生已经从剑桥毕业多年,现在已经工作了,当年他在选择学科时,遇到了与根儿一样的问题,导师让根儿与他交流,这位学哥将自己当年选择课程的经历,以及课程选择对于今后发展方向的影响与根儿做一个深入的交流。同时,导师还为根儿介绍了一位专门从事化学应用研究的教授,与教授进行了邮件交流之后,还约定了开学之后的面谈。在剑桥大学,教授是“世袭”制度,被教授头衔的学者,必须之前是一位有教授头衔的学生,只有等教授离世之后,教授曾经的无数学生中,只能够有一位学生来继承教授的头衔,被授予教授的称号,这位学生一定是在自己的专业有特殊建树的人,这点与皇位继承类似。除了“世袭”制度意外,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或者其他世界知名奖项的学者,可以破例被授予教授头衔,不需要世袭。由此,剑桥大学的教授很“珍贵”,更多的是用博士来称呼。导师对根儿如此良苦用心,让我非常感激剑桥给根儿带来的人文关怀。
经历了反复的思考和斟酌,根儿决定放弃选择数学,选择了药理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便明确了。这让我想到了根儿9岁那年,我带他去参观刘达临先生在成都举办的性文化展览,当时根儿对艾滋病专栏中儿童艾滋病患者非常关注,在我们后来的对话中,根儿说将来长大了要研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12年前种下的梦想的种子,现在开始渐渐发芽了,希望根儿将来研究出帮助人类攻克疑难病症的药物。
我问根儿:“你选择药理学,不害怕每周一篇论文了吗?”根儿充满自信地回答我:“不害怕了,第一学年我的大作文考试也不差啊!”我看到了根儿经历第一学年的折磨之后,成长起来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因为第一学年的化学考试成绩突出,根儿在收到了剑桥化学部门发给的第一笔奖学金200英镑之后,又收到了耶稣学院的奖学金80英镑,还收到了一笔220英镑的奖学金,一共收到了500英镑的奖学金。根儿笑着说:“我看到了邮件上写着‘经过院长委员会讨论决定,给予你奖学金……’这几个字的时候,很是激动,想到下学期我肯定不用家里负担学费了,这笔钱一定不少,结果一看数字,才这么一点点啊!哈哈!”孟爸说:“钱多钱少不必在意啊,这可是我儿子的荣誉啊!老爸交得起你的学费的!”
第一学年,根儿住的宿舍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现在,根儿搬出了这个老房子,住进了剑桥提供的小楼房,楼房里一共居住了7个同学,这7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国家,根儿的好朋友——意大利孩子也住在这栋小楼里,小楼的地下室是大大的厨房,厨房里有烤箱,根儿说有空的时候会买上一只鸡,做出美味的烤鸡,小楼里有了洗衣机,根儿再也不用每周抬着装满脏衣服的框子,到另一栋楼去洗衣服了。根儿的房间不大,窗外是一片绿色的草地,他很喜欢这个房间,我建议他在草地上种上喜欢的各种香料,以前这些香料是种在花盆里,放在根儿宿舍的窗台上,现在,可以种子草地上了,做烤鸡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新鲜的香料。
小楼里根儿独立的房间,房间不大,但足可以让根儿容身了
在三个多月的假期里,根儿忙着学习课程,除了自学上一学年的数学和物理,之外,还自学很多化学,每天都学习到夜里12点以后,。看到他学习化学,我问“开学后老师也会讲这些,为什么你现在就开始学习呢?现在是假期,多玩一下啊!”“老师讲的不够,我要自己多看,我不觉得学习是很苦的事情啊,不看书我才觉得难受,空虚。”有时候,会听见根儿兴奋地大声叫着:“做出来了,做出来了!”我知道他一定是解决了一道难题,有时候,他会闷闷不乐,吃饭也不讲话,我会问:“是不是又遇到难题了?”根儿会点点头,我们也不多语,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三个月。
8月中下旬,我们开始忙活家园的事情之后,也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他也不需要我们的打搅,空闲的时候,也为家园的建设提一些建议,“你们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不要像传统学校那样教得太多,学生自己动手才能够增强他们的能力。”“不要接收太多学生,精致地帮助几个学生成长,这样做才会办出好的教育来”“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就像我现在把学习真正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样”……对于我们面试的中国老师,根儿亲自面试英语的水准,他觉得可以的,我们才录用,“英语发音一定要准确,不然会误导学生的”,根儿告诉我们:在剑桥,他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在英国长大的孩子,他的英语发音非常标准,这要得益于当年在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小和成外中学的英语教学,学校的英语教学是牛津英语,老师非常强调学生的发音。根儿对家园充满了希望,他是我们教育的第一个受益者,他相信我和孟爸能够做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