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寒假,我们从深圳回到昆明,临行前收拾行李,他将一本又大又厚的英国原版的大学生物学教材放进了行李箱,按照他以前的做法,书是带回家了,可是从来不看,书在行李箱里躺上一个假期后又回到深圳,所以,我在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都会要求他不要带书,尽情休假,反正带回家的书他也不看,这次见他又带书,我照样提出不要带书回家的要求,这次过春节更没有时间看书了,儿子坚持带,我的阻止没有成功。
在临近过年的日子里,我和孟爸已经开始放松,我停止了写书和讲座,孟爸也将自己的工作告一段落,我们尽情地享受着一年一度的轻松和愉快。然而,我们发现儿子开始了自己的读书计划。他与以往的假期不同,为自己定下了看书的计划,坚持每天看书,非常认真地阅读那本又厚又大的教材。我和孟爸喜欢晚上出门在翠湖边散步,有时候儿子应邀和我们一起,有时候他会因为当天的读书计划没有完成而拒绝我们的邀请,大年三十那天,我们要外出吃年饭前,儿子完成了当日的读书计划后我们才出门。大年的初一我们到成都看望我的父母,儿子也带上了这本书,在成都的几天,他也每天坚持看书,我们到都江堰玩耍后回家已经是晚上10点,儿子回家后立即开始完成当日的读书计划。我和孟爸没有想到的是:他考上大学前几乎见不到他在家里学习,而考上大学后他是如此的喜欢读书了!
儿子在学校不上晚自习(学校有政策,只要家长同意学生可以不上晚自习),晚上在家里一般都上网,看一些厨艺、体育、电影(特别喜欢看憨豆先生),要不就玩游戏。曾经我还为此和儿子生气,希望他能够看一些书,他非常抗拒,说:我在学校已经学习了,回家就是要放松休息的!他说得的确也有道理,我们下班不也需要休息吗?我不想生气伤身但又改变不了他,也不想他屈从于我的意志,只好作罢,我也就随他了。
看到儿子考上大学后开始认真读书了,我想到了我自己当年考完大学时的心境,当年我发誓再也不参加任何考试!再也不想读书!再也不做任何试题!我将所有课本全部扔到了垃圾堆里!现在才明白:当年的高考完全破坏了我对学习知识的激情,这样的破坏程度不亚于十级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啊!后来进入了大学,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我依然抗拒读书和考试,大学毕业后我就更不学习了,一直到了40岁后,我开始真正进入到儿童心理的研究,因为热爱,所以我的学习热情才得以慢慢修复,那个时候天天在家里看书,做读书笔记。每次坐飞机外出讲课或者到北京李跃儿芭学园研究,在飞机上一定会看相关的专业书,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当时对知识的渴求。记得当时董姐在家里帮我家务,每天早上拖地的时候,会让书桌前的我抬起脚,然后开玩笑地说:“你都40多岁了,难道还要考博士不成?!这个家里就像有个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一样!”我告诉董姐:我读书不为考试,我害怕考试,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董姐无法理解一个40岁的女人为什么喜欢读书。从18岁考上大学到40岁开始重新热爱读书,我用了整整22年来修复高考给我带来的破坏,如果当年我的读书热情不被破坏,我在这22年里又会怎样呢?至今,我都还常常在夜里被考试的噩梦惊醒:午夜梦回时梦见了我考试体育不过关,梦见我考试化学不及格,梦见我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冷酷的眼光,梦见自己成绩不好时孤独地在雨里行走……在夜里,这一切常常让我难以入眠,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再一次坚定:不论儿子将来做什么工作,读什么学校,我一定不让儿子将来遭遇这样的噩梦,我一次又一次告诫自己:我一定要保护儿子的学习兴趣,无论儿子考试成绩如何,我都不可以对他冷酷!所以,我才有了“始终与儿子站在一起”这个系列里的故事。
当年,我的心里没有更大的目标,以为考上了大学,人生的目标就到底了。现在,我懂得了帮助儿子将眼光放得更远,将视角扩展得更开,帮助他建构实现生命价值的基础,让他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的目标,所以,考上大学对儿子来说只是完成了小的目标,在他的心里还有更远更大的人生目标,由此,考上大学对儿子来说只是向更远更大的目标迈进了一步,他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因为我“始终与儿子站在一起”,他的学习兴趣被保护了下来,我们从来不用考试成绩来评判他,所以,他不害怕考试,不担心考试,不会像我一样有考试的噩梦纠缠,他的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自己的热爱,有了对自己向往的事业的热爱和激情,我相信儿子能够走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因为我就是由于具有了对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热爱和激情,成为了我想成为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