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人文缺失
因为项目的工作,我最近到一所高中听课,主要看教师在课程中如何渗透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学校提供的这节课是英语,我不懂,和我一起去的小吴做起了我的翻译。
课堂内容是关于艾滋病,讲的是一个孩子得了艾滋病后是如何与其抗争的故事,故事很感人,然而却被老师讲的像一杯白开水。教师是一个26岁左右的女教师,讲课时面无表情,头面部始终向上抬着,眼睛也觉得是在往上看,口语流利的只见嘴唇在不停翻动,感觉不到她与学生有什么交流,也感觉不到她与这个课文内容的关系,像台播放机。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提问的环节,老师问学生:“如果你得了艾滋病你会有什么感受?”第一个女生回答:“我会很害怕,很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怕我会死掉!”这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老师却没有对学生的话做出任何反应,只是机械的冷冷的重复了一遍学生的话,就提问第二个学生了。我惊诧老师为什么不与学生共情一下,哪怕说一句:是啊,我们如果得了艾滋病可能都会有你这样的感觉,不过我们国家对艾滋病越来越重视,有很多的科学家在研究艾滋病,人类总有一天是可以战胜艾滋病的等等等等。我的惊诧还没有结束,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开始了:“我得了艾滋病我会感到很高兴,因为我要死了,所以会有很多人来爱我,关心我,对我好!”我看着老师,她仍然面无表情,又是机械的冷冷的重复了一遍学生的答案(在这个老师的耳朵里,她听不见学生的心声,只听得见答案),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
我坐在教室里,已经无心再听下去了,感觉冷,感觉失望,我好像看到了这位老师的老师们,不知道当年这位女教师做他们的学生时,他们是如何的冰冷!爱是可以传递的,关怀是可以传递的,老师可以通过肢体的语言、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一句话,就将这些使我们人类和谐生存的东西传递出去,传递给我们自己的孩子、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将来,他们才会将爱,将关怀传递给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学生,人类不就是这样将爱与关怀代代相传的吗?
我们的教育或许只有“教”没有“育”?
当学生说到得了艾滋病会感到很高兴的时候,教师应该告诉孩子有生命才能够有一切,有生命才能够体验她想得到的关爱,告诉学生珍爱生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能够了解她的心思,关怀她的感受。在学生的话语中,我们一下就会被孩子渴望爱,渴望关怀的心打动,那位滔滔不绝讲课的老师却丝毫没有感觉。
当人类丧失了对同类的感受力的时候,我们这种群居动物活着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