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单飞,在东城分局里他算不上老民警,但从警16年,他已从事13年社区工作,这也可以算是名“老”片儿警了。单飞所负责的王府井社区,环绕繁华的王府井商业区,紧邻东长安街,地处市中心,商家密集,流动人口多,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十分繁重。面对这样一个大任务,单飞将工作压力转化为无限的动力,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社区工作受到了领导和社区群众的一致肯定。仅在2008年、2009年两年,王府井社区就先后被东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实现零发案平安社区”;被首都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评为“首都平安示范社区”;被东城区综治办、区民政局评为“平安社区”。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单飞是一个把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到公安工作中的人,13年的社区警务工作生涯,他早已工作的单位当成了家,把辖区百姓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2008年初,王府井社区大甜水胡同道路改造拆迁工程启动,道路开始施工,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群众反映,施工造成胡同里的路都是土,不下雨时尘土飞扬,下了雨泥泞不堪,根本无法出行;有的群众因为家周边的厕所被拆除,每次上厕所都要走很远的路,施工的开展给居民的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使得一些情绪激烈的居民找到拆迁公司进行声讨。单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避免矛盾激化,他立即挨家挨户收集民意,积极开展群众疏导、调解工作,并将收集上来的民意一一拉出清单,奔走水利、电力部门解决居民用水、用电保障;亲自到环卫所协商沟通拉来5个临时厕所解决厕所问题;他找来木板铺路,解决居民出行问题……通过有效的工作,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矛盾渐渐消除。“单飞警官全心全意为辖区百姓着想,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我们非常感谢他。王府井社区能够有这样一位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好事的警官也是我们的自豪!”居住在大纱帽胡同几十年的张大爷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单飞的手机24小时开机,遇上居民求助,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凡是居民有困难,他都是不遗余力地帮助解决。
记得去年夏天,正准备下班的单飞接到家住大纱帽胡同的一户居民打来的电话,说儿子在家中突然情绪失控,挥着刀不让别人靠近,夫妻俩不知该如何处理,希望单飞能来帮忙解决。放下电话,单飞迅速赶往这户居民家中。看到这对父母正焦急万分的站在门外,母亲泣不成声说:“孩子刚才拿着菜刀对着我们,像是疯了一样……”单飞进一步询问说:“孩子近期还有什么异常吗?”“他最近情绪有些暴躁,前两天吃饭时把饭桌都掀翻了。今天我们只跟他聊了两句找工作的事,结果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单飞透过窗户望去,看见小伙子背对着门,瘫坐在地上,手上仍紧紧握着那把刀。单飞在征求孩子父母的意见后,决定先进屋夺走小伙子手中的菜刀,再送到医院做检查。与一同前来的同事做好分工后,单飞把屋门打开,趁着小伙子一回头的功夫,单飞向身边同事递了一个眼神,随即两人同时扑向小伙子,一个人一把攥住手持菜刀的右手,一个人朝后把人架住。顺利夺下菜刀后,单飞与居民夫妇一起把小伙子送进医院检查。经检查得知,小伙子已患上有暴力倾向精神疾病,如不及时控制,进行治疗,很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我不是个好儿子,不是个好丈夫”
从警十六年,他从不吝啬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一直以来,他都是领导心中的好同志,同事心中的好兄弟。在工作中每取得一点进步,他都会对他坚强的后盾多一些感谢与愧疚。对于家人,他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是个好儿子,不是个好丈夫。”
和单飞谈到父母,他欲言又止,默默地低着头,不停地撕着手中那片纸。他说:“母亲是在去年8月29日病逝的,那时正是国庆安保工作的关键阶段,在她病重住院的那段日子里,我没有陪在身边,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更没有好好孝敬她老人家……”自古“忠孝两难全”,家庭和工作是多少公安民警苦恼而又难以摆平的事啊!是家人理解与支持给予了单飞无限的动力,就在母亲病重住院时,仍不忘叮嘱单飞:“单位需要你,你要踏踏实实工作,我没事……”
在妻子眼里他是最“不守信用”的丈夫,约好周末郊游,他总是言而无信,把妻子丢在家里,回到他的警务工作室加班,就连一家人吃个团圆饭,他都经常是不停地接电话,要不就是没吃完饭就急匆匆地回单位了。单飞对妻子、对家人有着说不尽的愧疚,但他始终没有一句怨言,把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工作中。
作为市中心繁华商业区里的一名普通社区民警,单飞牢牢地守卫着1.05平方公里的王府井社区一方平安,他就像一枚永不松懈的螺丝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公安工作最前沿。
“当一名警察我不觉得辛苦,因为这是我热爱的职业,能够身处一线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辖区百姓安居乐业,维护首都和谐稳定,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单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没有丝豪的言语修辞,从坚定的双眸中透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