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清代水寨,带你梦回水乡
摄影记者
谢洪
这是一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水上寨堡。
遥望水寨,青山环抱,碧水萦回,古树婆娑,翠竹连绵,田园秀丽,炊烟袅袅,牧笛悠扬,余音绕梁,让你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古寺、古桥、古墙、古树散发出耐人寻味的古朴美,无不令您流连忘返。
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原野如墨,这里便呈现出“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渔舟唱晚,梦里水乡的奇幻景象。
路孔古镇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到:“你也许没有去过路孔,即便去过,也未必真正认识路孔。那青山绿水闪耀着明
净秀丽的色彩,屋宇店堂散发着古老文化的芳香,大街小巷保存着路孔古代劳动人民活动的遗迹和智慧的结晶,这就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路孔镇”。
路孔镇原名“大荣寨”,后源于一段民间传说得名路孔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城东部,距县城13公里的濑溪河边,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38公里,是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是著名的武术之乡,缠丝拳发源地。
路孔镇不仅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水码头与物资集散地,更是一座久负盛名的文化名镇。巴渝与中原、蜀、湘楚等移民文化和富有特色的码头袍哥文化相互交融。明清时期的路孔镇中科考者甚多,有兄弟同登科、父子同进士、赵家出翰林、程家出武举等诸多美谈。
漫步在路孔镇的青石板路上,你会听到诸如二十四个望娘滩、白银石滩、二郎滩、半边滩、沙堡滩、女仙桥、妃子桥、济公桥、大荣桥、朱姑娘成仙等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古街两旁飘香四溢的母猪壳、卤鹅,酸菜肥肠汤、猪儿粑、黄凉粉,活蹦乱跳的桂花鱼、螃蟹等路孔特色美食让你馋涎欲滴。沉睡在古朴店铺里的荣昌折扇、荣昌陶器让你爱不释手。
大荣寨












路孔古镇边有条路孔河,又叫濑溪河,发源于大足。唐宋时期叫濑婆溪,是古代大足至荣昌、荣昌到泸州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流至路孔镇白银石滩,航运受阻,货物必须在这里转船,才可继续航行。宋、明时期,在这里就自然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货物的店铺叫水码头。
在清代嘉庆年间,当地绅士和百姓,为了抵御外来入侵,就在当时水码头的基础上修建了大荣寨。历经沧桑,逐渐在濑溪河边水码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长约500米、宽约3米的古街大荣寨,即是现今的路孔古镇。如今,“大荣寨”三个阴刻大字在古城墙上还清晰可见,遒劲的字体和雄壮的城墙相互辉映,诉说着古镇沧桑的岁月和古朴情怀。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大荣寨的旧貌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容颜,然古城墙与古寨门,漕运码头,赵氏宗祠与大夫第,湖广会馆,汉代墓葬群与宋代千佛石窟,大荣桥,十八梯,生化堂等古朴沧桑丰富的文化遗产、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淳朴的民风民俗,无不显示着往日大荣寨的的辉煌与繁荣,见证着大荣寨的发展与兴衰。
大荣寨有四道石寨门,狮子门和日月门保存完好,原有恒生们、太平门目前现已恢复。据文物专家测定寨内古街全长324米,街宽3.8米,街心2-3米。古城墙全长246米,高3.5米,石梯102级。街道的青石板路清新整洁,寨内外古树环绕,建筑古朴雅致,独具特色,“山—水—城”交相辉映,相生相息。
赵氏宗祠








岁月如歌,大荣寨悠久的历史培育了许多仁人志士。清道光翰林赵富生,抗日英雄赵宗麟又名柳乃夫,杨闇公夫人赵宗楷(又名赵四小姐),科学家赵宗燠等可谓人杰地灵。
大荣寨上现存的赵氏宗祠,占地1500平方,是北宋时期朝廷御使后代所修。在这座宗祠里,隐藏着赵家的兴衰史。路孔赵氏,乃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历宋元明清,经秦王德芳、御史赵卞,传至二十九世,有赵万胜,于乾隆九年(1744),遵旨“湖广填川”,率七子一媳自昭陵入蜀,“插占”于斯,渔樵耕读,甲子一轮,遂成望族。嘉庆初,始建宗祠。二百余年,始终英才辈出;三进四重堂之规模。一重供族人聚会;二、三重供家族仪事,严肃家规;四重供奉祖宗。
祠堂建筑,串架穿斗,雕梁画栋,刻石描金;硬山屋顶,烽火墙兜,重檐翘角。古朴典雅,气象恢宏,是为清代文化之典范。
湖广会馆






明末清初时期,荣昌地区经历了长达近30年的战火,人口锐减。清朝廷采取“移民入川”的措施,动员湖广、贵州、江西等地人民来川落户。康熙、乾隆年间,有些外省移民来到了大荣寨。这些外省移民,为了方便同乡间的交流,维护彼此的利益,集资修建了湖广会馆,并修筑了供奉大禹的
“禹王宫”。
建筑“宏伟”的这座湖广会馆至今还保持着它的框架原始风貌,宽敞的大厅,高高的房柱,戏台、廊房保存完好。在两边的廊房里,摆放了一些从民间收集的花轿、织布机、水车、风车等农耕日用品。
大荣桥










大荣寨内还有各具特色的石质古桥7座,这些古桥,大部分修建于乾隆、嘉庆年前后,有些甚至始建于明代,又经清代多年补修,年代十分久远。著名的“大荣桥”
便是大荣寨七座古桥中最大的一座。
大荣桥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维修。全长116米,宽1.8米。浅浅地铺在溪河上,仿佛是一座倒映在水中的白塔,又好似一条银色的玉带伸向对岸。桥面两侧均有护桥墩,桥墩上原有龙头龙尾石雕,可惜现仅存一处龙尾。桥面用巨大石板铺就,每块石板重约四五吨,初见者无不惊叹它那坚稳与宏大。桥板上清晰可见历代人们足迹的踏道印痕,踏痕深处约10公分,深深的足迹向人们述说着大荣寨久远的历史。
白银石滩











白银石滩是大荣寨的一道风景,也是大荣寨兴衰的见证,是民间传说中二十四个望娘滩中的第五摊,滩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洞。濑溪河在流过这里时经过这一道像堤坝似的石滩,使航运受阻,货物必须转船才可继续航行,逐催生了路孔镇的兴旺。
正因为濑溪河水被一条水下石梁拦腰阻隔,形成高低落差。汛期,河水越过石滩下泄,形成瀑布,声震如雷;枯水期,清流则在凹凸不平的滩面上形成微波,阳光照在水面,反射出银白色的光亮,令人眼花目眩,故称白银石滩。
潮阳洞















与大荣寨相伴的赖溪河,两岸翠竹成林连片,岸边陡峭的石壁上有被人们称之为蛮子洞的东汉崖墓,达四五十座之多,有些还形成了岩墓群。乘船顺河而下,到下游三华里处地势陡峭的半山崖上,隐隐洞天。拾梯级而上便是一方佛地“朝阳洞”,又名“潮阳洞”。
“潮阳洞”原为岩墓,后改凿为石窟,崖面长30米,高4.9米,明代造像3窟,共计36身。朝阳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形成神迷奇观。山门楹联“朝阳山水千秋美美美,千洞菩萨万代灵灵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