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2011-05-09 10:49:21)
标签:

自贡

自流井

老街

古盐道

旅游

分类: 旅游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自贡盐文化系列报道之三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谢洪  摄影报道

 

         因“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錾凿所成”而得名的自流井,以产盐享誉天下。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先生在自贡自流井考察时,自贡盐场的科学技术令他惊叹不已,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他把自贡自流井推向了世界。


     盐文化是自贡城市的母体文化,自流井老街更是一部厚重的盐业史,是自贡盐文化颇具代表的“活标本”。它既有千年盐都自身形成的文化积淀,又是盐业衍生社会生活广泛层面的文化投影。

 

     这是位于自流井区釜溪河之滨的一条老街,全长1.5公里,是旧时运输井盐的古盐道,是举世闻名的古盐井“自流井”遗址所在地。在这条宽仅2米多,长不过千米的运盐古道,沿道而下,直达釜溪河河岸。

 

     进入牌坊拾级而下,漫步在青一色的石板路径上,抚触半壁残垣的陋巷,感受着老街的路边井、盐运码头、自流井遗址,虽经数百年风吹雨打,如今虽已经磨损,有的甚至已经断裂,但仍然是那么古朴传神,让你真切体味到古盐道当年的盛大劳动场景和盐业的繁荣景象。

 

     据记载,自流井原为古代江阳县管辖,北周和二年(公元五六七年)就盛产井盐。唐贞观年间月出盐达三千六佰六拾石,除水运外,大量井盐从现在的自流井区张家沱釜溪河傍顺石阶而上,靠挑夫、驮马经石板路到外地。因此船工、盐工与挑夫等集于此处上下井盐,交流物品,小作停留。当时釜溪河上千船竟发,陆路上车水马龙,带动了餐饮、茶馆、旅店、油坊、百货、日用品等应有尽有的繁华商业,形成了张家沱至汇柴口的千年古盐道。

 

      老街建筑系清末民初川南民居风格,民居小院遍布石板路道两旁,庭院深锁的大户人家散布其间。其中盐商大户汤家大院据说修建所用的木材与石料都是从江津运来的,可见汤家在当时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另外一处的逸园建于晚清年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为一姓谢的盐商所修建,据悉,修建此院的木料和石材都十分稀有名贵,体现了房主的家道殷实。

 

     由于当时自流井盐业发展非常繁荣,因此遗留在这条古盐道旁边的生产生活用具也不少。最为突出的是天地辊(滑轮),是与天车(井盐架)、绞车连在一起的变向装置,人们运用物理学中最简单的原理创造了产盐中的奇迹。自流井老街由大量古井群组成,除了在提取井盐(黑卤)的盐井群中,另外还有一些生产天然气为主的气井,供煮盐所需,俗称火井。人们称火井神灵为“火龙”,火龙井因此得名。而今该井在老街只存一个象征意义的井口,告诉人们当年在生产井盐过程中天然气所发挥的作用。
 

     旧时,自流井曾为古盐都鼎盛时期的大盐场,凝聚着勤劳与智慧的凿井、采卤、制盐的独特工艺,沉积了盐文化的独特气质。同时也是历史上富荣盐场釜溪河西岸井灶集中的区域,曾经井灶林立,枧管纵横。这里的祖辈们先后开凿的13000多口盐井,现仍有路边井、钱川井、荣华井、四望井等井灶旧址。釜溪河畔的善后桥、自流井遗址、盐运码头、老渡船、石板古盐道等虽经岁月流转,仍古韵悠然。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自流井老街牌坊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天地辊(滑轮)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远眺自流井老街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自流井老街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自流井老街古盐道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自流井老街上的古灯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自流井老街一角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宝隆井遗址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釜溪河之滨的天车林立(盐井架)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古码头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古盐道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古盐道上的宝龙滴泉


自流井老街,闹市中的悠然古盐道
盐商大户汤家大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