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盐文化系列报道之
古盐道上的出川盐运码头第一站
----仙市古镇
摄影记者 谢洪
仙市古镇是自贡井盐出川的第一站,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曾以“四街、四栈、五庙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
的格局而闻名遐迩,又因井盐出名而繁荣。这里自然风光旖旎,盐道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浓郁。自古以来,这里便汇聚南来北往的盐商,具有各地建筑风貌的祠堂、庙宇、会馆拔地而起,形成了仙市古镇独据具一格的文化内涵。
仙市古镇古称仙滩,位于盐都自贡市东南11公里处,一面靠山,一面依偎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釜溪河是““川盐济楚””的重要航道,是自贡“东大道下川路”运盐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水码头。下可通过沱江、长江直达荆楚、吴越。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代,房屋建筑基本上为明清风貌的青瓦穿斗木结构,以及具有江西民居特色的建筑。
自明代以后,自流井盐场蓬勃发展,井盐产量大增,除少量经陆路外运,主要通过釜河水路运输,经过仙市镇,才能到达重庆以下长江。昔日的釜溪河流经仙市时有一个长长的石滩,盐船至此无法直接下行,只能将盐包卸在上码头,再由人工搬到下码头,重新上船外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盘摊过坳”。
正是这样的天然局限,加上河水受季节涨落的影响,使得挑夫、盐商、船家滞留于仙市镇。据记载,那时河面上“帆桨如织”,百舸争流,木船云集,盐担蔽街,人流拥挤,笙箫歌舞、市井玩偶油然而生,使得小镇一时兴盛无比。史藉中留下“挑夫盈途”、“夜市灯火通明”的景象,造就了仙市别具风味的盐码头历史文明。
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韵味充满着仙市古镇,据介绍,当年各路盐商汇聚此地、相竞风流的辉煌与繁荣。他们为了联络同道,维护各自利益,祈求各自信奉的神灵护佑而建起了庙宇。其中最著名的
“五庙”:南华宫、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集中体现了盐商文化。如今,川主庙、湖广庙已经被毁,江西庙也只残留了一部分。
古镇上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其中雄秀的天上宫,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50年),建筑精美别致,鳌角凌空,戏楼楼沿上的木雕更是别具一格,镂刻精细,线条流畅,巧夺天工,至今保存十分完整。精美的南华宫坐落在临河横街的山脊上,占地1284平方米,建于清咸丰末年(公元1962年)。建筑融庙宇和民居一体,有门厅、戏楼、疏楼、院坝和大殿、耳房等三级分布,起伏开合,层次分明。
天上宫、南华宫,不仅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至今仍香火旺盛。两个地方都有古戏楼,雕龙饰凤,戏楼正面栏板上雕有各出戏剧故事,堪称一绝。而位于新河街的陈家祠堂,是清代陈氏盐商家族集体活动的地方,四周房屋高墙翘檐,威严肃穆,今天仍可见当年的气派。
走在仙市古镇石板铺成的街道上,两边是低矮而整齐的清式平房建筑,粉墙青瓦,木门花窗,古色古香,意蕴悠长。整个古镇的布局呈60度斜放的“正”字型,有四道栅门,临河有三个码头,码头上石阶依然,只是多了些岁月的磨痕,隐约可见昔日搬运工肩扛盐袋上下穿梭的热闹情景。

“川盐济楚”的釜溪河航道

“川盐济楚”的釜溪河航道

古镇上江西民居特色的建筑。

南华宫

天上宫

仙市古镇一角

仙市古镇一角

仙市古镇一角

仙市古镇一角

古镇上的盐运码头一

古镇上的盐运码头二

古镇上的盐运码头三

金桥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