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锐: 爱老敬老
为爱最乐 谢洪 摄影报道


用爱心、热心和耐心,为老年人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
——泸州爱心护理院院长
刘锐
泸州爱心护理院(原西部老人特护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泸州市几位热心老人事业的有志之士等自筹145万元建立起来的大型老人护理机构,属纯民办福利机构。座落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清晰的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镇大通山景区内,占地77亩,距市区仅6公里,交通方便。已建成拥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等200多床位(规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3000个床位),各套房内空调、彩电、电话一应俱全,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居住和休养。
院长刘锐告诉记者,爱心护理院是集办公、护理、生活、居住和休闲为一体的护理院,提供包括医疗、食疗、保健、按摩、护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娱休闲、户外活动、心理治疗和临终关怀等服务,还针对老人不宜用空调的特点,安装北方供暖系统保老人过寒冬,先后入住老人达1000多位。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让老人们可以像在家里一样享受儿女般的亲情服务,护理院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员,并设有康复健身室、多功能活动室、书画阅览室、医疗保健室、餐厅等设施以及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无污染的的室外休闲区环境。
刘锐向记者介绍,泸州爱心护理院为需要护理的老年朋友提供了生活护理的后勤保障,为需要护理老人的家庭和儿女,解决了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出“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宗旨。立足泸州、面向全省和西部地区的以80高龄老人、身体健康欠佳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等为护理服务对象,实行终生全程服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并将塞尔维亚.特蕾莎修女作为我们的座标。
据了解,为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城市高龄老人专业护理问题,经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四川省泸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批准,2006年5月,泸州爱心护理院被列入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也是泸州市唯一一家“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所谓爱心护理工程,就是通过凝聚社会爱心力量,设立爱心护理基金,在全国建立专业爱心护理院等老年福利机构,资助孤寡、贫困、空巢老人。该工程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泸州爱心护理院是泸州唯一一家集医、养、疗相结合的民办老年福利机构;唯一一家解决老人“临终关怀”的民办老年服务机构;唯一一家按照国家“爱心护理院”标准建设的民办老人特别护理院。我们深深地感到,泸州爱心护理院的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解决我市老年人专业护理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久病床前有孝子,孝子就是泸州爱心护理院”,我们在此呼吁充满爱心的朋友加入泸州爱心护理院的爱心团队,为我市的爱心护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全国爱心护理工程“敬老奉献杯”奖的余文凤女士

获全国爱心护理工程“敬老奉献杯”奖的韩魁凤女士
相关连接:
塞尔维亚.特蕾莎修女

“今天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极度忙碌,渴求更大的发展和追求更多的财富等等,以致做子女的腾不出时间去关怀父母,做父母的也没有时间彼此关心。这招致家庭生活瓦解,直接扰乱着这个和谐的世界。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渴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
——塞尔维亚.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1910(1910~1979)生于塞尔维亚一个农家,本名阿格尼斯。她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17岁时,她发了初愿,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随后到印度受训,27岁时发终身愿成为修女。结业后在印度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校教授地理和历史。37岁时,出于对受苦受难者的爱,处于帮助他们的愿望,她辞职离开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门无偿地服侍“穷人中的穷人”的修会,即“仁爱传教会”。那个时候,她身无分文,艰难异常。
特蕾莎表现出来罕见的组织才能,更表现出了本真的爱心。她细心地从腐烂的伤口捡蛆虫、亲切的抚摸麻风病人的残值、驱赶孤寂地走向死亡的孤苦老人的房间……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靠着这种爱心,她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走遍了大半个地球,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近千个类似露天学校、麻风病人收容诊疗中心、艾滋病患者收容所等机构,把食物、衣服、住房、药品、医护、教育和爱,送到了千百万穷人中的穷人、孤儿、灾民、病人和被遗弃者的身边,使他们感到有人在爱着他们。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特蕾莎嬷嬷”。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而一无所有的修女。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特蕾莎说“今天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极度忙碌,渴求更大的发展和追求更多的财富等等,以致做子女的腾不出时间去关怀父母,做父母的也没有时间彼此关心。这招致家庭生活瓦解,直接扰乱着这个和谐的世界。”
特蕾莎还说,“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渴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
1979年9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也终因尊重她一生的赤脚奉献而没有为她穿上鞋子,并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时年,她87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