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举办的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泸州展区: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学忠,省委副书记、省
长张中伟,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等领导先后两次到泸州展区参观奇石。
泸州奇石
三足鼎立
——影响泸州奇石进程的七大元素
摄影记者 谢洪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泸州爱石、藏石、迷石、赏石者越来越多。而地处于西南的泸州,是长江奇石的盛产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奇石具有特定的天然美、绚丽的色彩美、变化的线条美、细润的石质美、多姿的形象美、诱人的装饰美、绝妙的朦胧美、优雅的含蓄美、神秘的空灵美、深遂的意境美等特点,引起了海内外石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了更进一步发掘泸州长江奇石的资源,盘活泸州奇石市场,开发产地资源新热点,加大提升宣传泸州长江奇石的知名度,结束南方红水河石、北方戈壁石两分天下的老格局,
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更加有力地推动泸州赏石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本期将对泸州长江奇石作一次全方位的剖析与介绍,让更多的石友充分领略泸州长江奇石的独特魅力。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中华奇石》杂志社主编陈西在高坝村考察石文化。
文化:
泸州奇石文化,历史上具有光辉的篇章,而今更显出它独特的魅力。有文字记载的上溯到周朝。史载“城北二里,山石生成,周围七峙立山腰,曰,抚琴台。”这块石头一直保存了下来,从而成了现今泸州八景之一“琴台霜操”。泸州二千多年赏石藏石文化赋予长江奇石丰富而深广的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积淀丰富的石文化,使品格优秀的长江奇石更加熠熠生辉,早已成为国内外石友竞相收藏的珍品,在玩石、藏石史话中流传下许多轶闻趣事,直到传承至今天。
历史上诸葛亮以泸州空石为作战兵器;因此,泸州空石又叫孔明石。唐代大诗人杜甫、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清乾隆进士张问陶等在泸州留下了赏石咏石诗篇;如《忆泸戎》、《戏答王献可居士赠文石》等。张大千托友人到泸州觅空石;王朝闻一次点评百枚泸州奇石,无不传为美谈。
而到了明末清初,泸州雨花石加工业就已经十分的发达,数十家作坊在城北相连成街,名为“珠子街”,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奇石一条街。珠子街也因此而得名至今。泸州奇石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五光十色,万紫千红是她的色;千奇百怪,鬼斧神工是她的形;万千变化,思意莫及是她的纹;如锦似画,画意诗情是她的魂。观其石可赏心悦目,赏其状可浮想联翩,得其石如获重宝,获其石天下无二,这便是泸州奇石文化的魅力。
关于泸州奇石的美丽传说,从古至今十分丰富,广为流传。众多名人雅士留下了许多赏石诗文,这些泸州奇石文化与诗篇,无疑是泸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泸州奇石发展的动力。

泸州兰田河家坝奇石盛产地
资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石头吃石头。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青海省玉树县,向东流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注入大海。全长6300公里,有700多条大小支流沿途汇入,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
泸州是长江最大最集中的奇石蕴藏、产出地,上游数千公里丰富的岩层构造及长江两岸,在历经千百万年长时间水击砂磨的过程中孕育出了众多像一颗颗明珠一样种类繁多的卵石。蜿蜒曲折的长江,巨大的流量和良好的水质,造就了坚硬石质,美观外形,鲜明色彩,清晰画面和丰富内容的长江奇石。
因而,产于泸州长江干流的卵石类奇石便称之为泸州奇石。产于泸州境内的长江奇石,种类全,品种多,产量高、藏量大、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奇石的一大品牌,也是江河卵石类奇石的重要代表性石种。
泸州的奇石资源异常丰富。万里长江从宜宾市的江安县流入泸州, 经纳溪区、江阳区、泸县、合江县,再流入重庆的江津市,
境内的河道总长133公里, 滩涂碛坝50多个,蕴藏着大量的沙金和美丽的奇石,
是上天赐与泸州人的珍贵的宝藏。大渡口中坝、大中坝、华阳水中坝、蓝田火焰碛、张坝关刀碛、高坝乌棒碛、芙蓉坝、中兴陡坎子、弥沱中坝、临江雷渡碛、合江罗家碛、榕山关刀碛等20多个产石较多。其中最为重要的碛坝首数蓝田坝火焰碛。
蓝田坝河滩面积大, 东西长约 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公里, 卵石层厚达20米以上, 蕴藏的卵石之多, 实属罕见!
加上蓝田坝是泸州近郊, 泸州城区的城市建筑用的沙石, 主要就靠蓝田坝挖掘开发来提供。作为淘金筛沙石的副产品,
泸州的长江奇石至少有一半以上来自蓝田坝! 蓝田坝经过20多年来的开发, 目前已经进入尾声;
其他碛坝却基本未挖掘, 虽然表层的奇石已经被捡殆尽, 但是下面还有更多的奇石等待人们去发现。

荣获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奇石博览会的金奖的“庄周梦蝶”
品种:
泸州奇石的特色是雄秀相兼,她具有黄河奇石的雄浑,又有南京雨花石的雅秀。泸州长江石的石种十分的丰富,至少上百种,但主要石种有二三十种。包括长江、沱江两岸的象形石、文石、红蜡石、绿泥石、梅花石、空心石、雨花石等,还有古叙两县的古生物化石(收藏此类石种代表性的人物有周相成、罗永康)。这其中尤以长江画面石独领风骚,最为出类拔萃。
从审美形式可分为1. 画面石(图纹石): 这是泸州长江石的代表石种, 产量大, 内容广泛,
但凡世间物象都有所表现。泸州画面石具有书画的特点: 文字石如书法, 山水风景如国画, 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人物写意生动传神。
2.象形石( 形石): 象形石不是泸州长江石的强项, 但也有产出,以绿泥石质地为多见, 以长江红质地的为珍稀; 雕塑特征越突出,
品位越高。 3.质色石: 这类石头以欣赏质地和色彩为主。代表石是长江红、绿泥石(含绿釉石)
、黄碧玉(俗称黄蜡石)、黑碧玉(也称墨玉)等。
从石体的地质构造可分为: 1.芙蓉石:俗称牡丹石, 属于变质石英岩类卵石, 硬度在摩氏6度以上。以形成物象者为贵。由于芙蓉石天姿国色,
高贵华丽, 深受海内外石友喜爱!
2.长江红:属硅质岩, 有多个品种。最有代表性的是隐晶质的碧玉岩, 石质细腻, 呈胶质状, 上油后有微透明感, 不吃油,
石皮上多有指甲印, 泸州石友称这类石头为红蜡石。长江红因红艳喜庆, 寓意吉祥, 因此人见人爱。
3.绿泥石:正名应叫玄武绿, 即绿色玄武岩。绿泥石是一个较大的石种, 包含葡萄石、梅花石、绿釉石、光皮绿泥石等品种。产出量大,
以象形状物者为赏玩对象, 雕塑特征突出者为上品, 形成画面的为珍品, 无形无图者为弃石。
绿泥石青翠环保, 绿通禄, 寓意吉祥, 是长江石中叫得响的石种之一。
4.
雨花石:泸州的雨花石要比南京雨花石体积大,
质地细腻润透、色彩丰富艳丽、形成物象的玛瑙质卵石、玉髓质卵石、石英质卵石、蛋白卵石等。泸州的雨花石因水洗度不够,
通常要经人工打磨才能更出彩。也有少数不经打磨也美艳无比的精品。泸州玩石崇尚天然,一般的石头不提倡打磨加工,唯有雨花石是特例,
可以打磨。
5.黄蜡石:泸州段的黄蜡石产出较以上石种少, 形体变化和个头体量都不大。有部分精美者致密细腻、金黄润透,
可与云南黄蜡石媲美。黄蜡石形成画面的特少, 一旦形成画面, 则异常珍贵。
6. 空心石:又称药王石、响石等, 主要产于泸州蓝田牛市坎花果山。系原生铁矿石经风化而成。外表多为褐色, 外壳是褐铁矿, 较粗糙,
内空, 内壁光滑, 含体积收缩的白色粘土结核, 摇动哗哗有声。多数为椭圆、扁平和不规则形,
少数象形状物者为珍。空心石虽非严格意义上的长江石, 但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龙泉桥奇石地摊市场
市场:
如今,在泸州玩石呈日益火爆趋势。并在全市形成了以高坝奇石村、河家坝奇石村为代表的初具规模的一级市场,以奇石古玩城为代表的二级市场,以私人奇石收藏馆为代表的三级市场。
1、商业步行街奇石古玩城,在佳乐奇石古玩城(现已搬迁至川南古玩奇石城、正在建设中)南边约1公里处,位于主城区市府路商业步行街内。现有泸州石界的4位知名人士开设的4家石馆。
2、龙泉桥地摊市场,在商业步行街南边约300米处, 设在龙泉桥下,
是独具特点的地摊市场。每逢周六、周日两天,各地的石友5点过就来了,少则几十人, 多则上百人, 打着电筒选石卖石, 淘宝捡漏,
熙熙攘攘, 趣味盎然。到8点多钟上班时间,天色大亮时,石友们各自带着收获渐渐离去,
9点以后,石友们基本走光了。
3.高坝奇石村:位于城东北罗汉镇高坝村,离主城区约10公里。现有奇石经营户40多家, 奇石专业户17家,
没有成街市的门面, 都是石农在自家屋内安架子摆石头, 或将石头堆放在庭院中, 供来客选购。
4.何家坝奇石村,位于城西南蓝田镇何家坝村, 在321国道线上,
离城区约6公里。有奇石经营户几十家。该村紧靠产石量最大的蓝田河滩, 捡石方便,石品新鲜,奇石经营户比较集中,
选石购石很方便。
5、纳溪顺江街奇石市场,于最近兴起, 位于主城区西面25公里的纳溪区安富镇顺江街, 现已开出经营长江石的店铺4家,
参与经营的石友近20人(有3家是多人联合经营)。
6、泸州长江奇石还有一个特殊的市场: 就是已经被石友们寻找回去的奇石,
大量地“蕴藏”在石友的家中,称之为家庭石馆。藏石数吨的非常普遍, 藏石几十吨的也很多,
藏石上百吨的也大有人在。这其中代表人物就有刘其,夏华炳等。在泸州城区、郊区散布着数百个家庭藏石馆, 真正的精品好石都是放在家里的,
很多重要的成交也都是在家庭藏馆中完成。
因此, 家庭藏馆是一个看不见市场的的奇石市场。泸州家庭藏石馆比较集中的地区有:
市中心的大山坪(含百子图、龙透关),
龙马潭区的南高新区(含柏香林、红星村), 江阳区的茜草坝,
纳溪区的泸天化生活区。在这些家庭藏石馆中, 收藏着大量的精品好石, 也完成了很多精品石的交易。

CCTV-4走遍中国栏目“泸州长江奇石”摄制组编导谢媛采访泸州奇石博物馆。
展览:
泸州市奇石收藏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市爱好奇石收藏的石友逾千人,包括干部、工人、农民、下岗职工、老人、妇女、儿童等各阶层,因而多次举办了“长江奇石展”和参加各地石展。
1986年参加了泸州市花卉盆景展;1992年泸州第一次举办个人石展; 2003年9月,
举办了《庆祝泸州市建市20周年长江奇石展》,共展出精美的长江奇石1000多枚,
在沿江一线、四川省内产生了很大影响。泸州奇石还在北京、成都、昆明、银川、柳州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及国际性石展中屡次露面并多次荣获金、银、铜奖。
这其中荣获金奖的有第四届柳州国际奇石节的“锦绣中华”、首届天府杯长江奇石展的“宝马探路”、首届西部奇石(成都)交易展的“仕女”、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奇石博览会的“湖光山色”、
“海南风光”“天鹅”、“庄周梦蝶”、“权力”、“平湖秋色”等。

《石道》杂志社执行总编黎言、副总编黄耀萱在高坝村考察泸州奇石。
宣传:
在长江上游一线, 泸州人玩石起步较早, 1995年率先成立泸州市奇石协会,
这是全国较早成立的奇石协会之一,是西南地区(川、滇、黔、渝)成立的第一个奇石协会。后分别成立了江阳区雅石研究会、泸天化奇石协会、龙马潭区长江奇石协会和泸州奇石沙龙。(现正在成立泸州市民间艺术家奇石协会和泸州市工商联合会奇石商会)。
目前,泸州共有注册会员数百人,收藏者数千人,一般爱好者不计其数。各个协会、团体之间团结协作,不断举办奇石展、研讨会、赏石会、座谈会、石照展和信息交流会等各种奇石文化活动。为泸州奇石的开发、挖掘、宣传、保护,以及石文化的研究和奇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
泸州首次提出“长江奇石”这一名称,并率先创办《长江石报》、1995年出版《美石》报。1997年泸州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奇石学专著《奇石学基础》,创立了中国奇石学。2000年泸州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赏石理论专著《赏石理论与实践》,创立了科学赏石观。2004年泸州成立了第一个泸州长江奇石网站;2007年泸州出版了《泸州奇石》、《江阳雅石》画册等。
十多年来,泸州奇石及石友在国内80多余种报刊、杂志、画刊图书如《石道》、《石语》、《赏石》、《宝藏》、《赏石文化》、《奇石探究》、《中华奇石》、《中国百石欣赏》、《国际盆景赏石》、《中国花卉盆景》、《中华古今奇石大观》、《收藏》、《中国艺术报》《人民日报.市场报》等发表论文和赏析文章300多篇及对泸州奇石专题报道或图片刊登。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4+4”十频道“希望英语、醉游泸州”;国际频道四频道“走遍中国.寻找泸州空石”、“长江奇石”和欧洲电视台等多次播放泸州奇石。

已成交文字石《四川》4万元
交易:
泸州奇石越来越受到各地石友和收藏家的青睐。成都、重庆、上海、北京、新疆、广西、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外国的石友收藏者,纷纷来泸寻石,采购、交换。每天都有络驿不绝的石友、石商前来光顾选石。
其中重庆巴南刘昌沛先生就经常到泸来淘宝,
韩国人每月要来几批,台湾人每年也要来几次,这其中尤以石界大腕林同滨最为突出的代表,对活跃泸州奇石市场起到了带动作用。
在泸州通常有三种方式交易:一是龙泉桥的地摊交易。这是泸州奇石市场最活跃的交易形式, 每个周末双休日都有成交。在这里, 可以捡漏,
用较低的价格淘到自己喜欢的宝贝。例如, 泸州石友舒先雄所藏的《和服美女》, 就是在这里用几十元钱捡的漏。
二是专业市场的店堂交易。这种交易比较正规, 馆主的赏石功力一般都比较强, 对市场价格的走向也比较了解, 所以不易低价捡漏。但是,
市场内店堂林立, 高、中、低档美石都有, 可选范围大, 各阶层的石友都可在这里买到喜欢的石头。因此,
专业市场的总成交远远高于地摊市场。
三是家庭藏馆交易。这种交易不在市场上完成, 却屡屡刷新泸州市场的成交记录, 连专业奇石市场也略显逊色: 2004年4月,
纳溪石友陈云福家藏的一颗芙蓉石以2.2万元的价格成交; 2005年元月, 纳溪石友邹云海家藏的一颗画面石以3.5万元成交;
2006年12月,高坝村石友徐光玉家藏的文字石《四川》以4万元成交; 2006年6月,
玻璃厂石友吴波的《争春图》以8万元成交,。

已成交画面石《争春图》8万元
编后语:
长江奇石是长江河特有的自然文化产物,是文化艺术苑里的天然奇葩,同时也蕴涵着无限商机。泸州奇石倡导“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汇聚一帮朋友、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种文化、弘扬一种精神”的赏石新理念,打造“奇石文化产业”进程中的重头戏。
同时通过保护、开发、研究、鉴赏、推介长江奇石,营造了奇石文化氛围,引导了长江奇石经营和市场的开发与健康的发展。长江奇石为泸州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构建和谐文化,奇石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新的增长点(高坝村最为典型);培养了村民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
2促进经济发展,打造工业园区,奇石为企业文化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泸天化最有代表)。
3、奇石让村民们从赌博的桌子上“解放”了下来,引导了一部分闲散人员走上了致富道路。
4、促进了邻里的和谐和家庭的和睦。
5、带动了周边的下岗职工及退休职工的就业道路。
6、通过捡石头,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4+4”十频道“希望英语、醉游泸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