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走来
(2024-03-12 11:16:20)
从远古走来
---临汾博物馆纪行
3月9日下午,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与几位同学相约,我们参观了临汾博物馆。临汾博物馆坐落在滨河西路的九州广场南端。此馆是近年新建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为3.2万平米,建筑高度为23.65米,日月相映的独特造型美观、巍峨。不愧是临汾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知名品牌建筑。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与汾河生态公园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们在游览公园的同时,可以顺便走进博物馆参观。2018年开馆时,我来过一次,那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说是参观,匆匆进,匆匆出,真是走马观花也不如。这次也是走马观花,但馆内人不是很多,相对而言看得比较详细些。从螺旋形的40多节阶梯走上去,扫码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雄伟的黑色的塑像。是什么大物有一层楼高,且安放在大厅中央?怀着急切的心情走近看个究竟,这个庞然大物竟然是龙首人身体,给人以威严无比的感觉。这个可能寓意着龙的传人从这里走来吧!博物馆共有3层,人们习惯性地总以为入口是第一层,其实是第二层。博物馆一共有4个展厅:《远古足迹》展厅展示了“丁村文化”、“柿子摊文化”以及“枣园文化”;《最早中国》展厅主要展示了“陶寺遗址”;《晋霸春秋》展厅展示了晋国称霸的历史;《千秋平阳》展厅展示了平阳木板年画、戏曲、佛教文化等。参观博物馆,犹如读一本中国历史画册。看着一件件文物,赏着一件件展品,似乎与远古对话,似乎从远古穿越,似乎从远古走来。在“丁村文化”展品中,古人类塑像栩栩如生,可以直观人类从古到今的变化过程。看见了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在丁村各地点发现的2000多件石制品,原料95%为角质岩,以石片和石核最多。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柿子滩遗址位于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柿子滩文化”展品中呈现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西部风格,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这些就是人类最早活动的见证,也是古人聪明才智的展现。走进《最早中国》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陶寺文化。考古学家发现,在4500年前,尧舜在这里建过都城。在陶寺遗址发掘了观象台,这里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模拟古人的观象台把24节气变化展示出来。既直观,又美观。展品中有出土的早期文物,模拟都城分布台,可以看到普通居民区和王族的墓地区。既有人祖山遗址又有瓦窑坡文物,使参观者对最早的中国有了进一步了解,真切认识到,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晋霸春秋》展厅主要展示了晋国波澜壮阔的霸主风貌。从序言中了解到说山西始于晋国,从晋国到晋文公,一直到三家分晋。既有晋国遗址,又有洪洞大槐树移民图解,既有晋国时期的出土文物又有晋国有关的成语等。《千秋平阳》主要展示了临汾至秦汉到清朝的历史变迁。临汾的由来按照历史时间陈述,从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到隋炀帝,改晋州为临汾郡。从平阳木版画到书法,从陶俑、陶瓷到佛教,各个展厅介绍的比较详细。把数字化新技术运用到博物馆展览中,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是临汾市博物馆的新亮点。参观者可以点击大屏幕前树立的设置器,选择自己要了解的信息,然后在大屏幕上观看。
据说临汾市博物馆有10大镇馆之宝,包括出土于襄汾县陶寺遗址的陶盉和彩绘龙盘、吉县沟堡村出土的陶人面桶形器、临汾市庞杜墓地出土的铜方簋、隰县瓦窑坡出土的铜鉴和铜莲瓣壶、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铜鸟盉和凤鸟纹铜尊、发现于洪洞广胜寺的《赵城金藏》和历史上曾出土3次的唐代铁牛。各个展厅的文物琳琅满目,用玻璃密封保存的各类文物,在微弱的灯光照耀下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参观完博物馆我独自思忖:那个时代没有计算机,没有电脑、机器设备,是如何把这些文物刻制而成?是如何烧制出一尊尊铁、铜制器这么多艺术佳品的?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令人佩服。古代的能工巧匠的手艺,巧夺天工。面对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百思不得其解。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