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聚“重八席”

(2023-10-11 22:17:08)
标签:

美食

不看大槐树不算到山西,不吃“重八席”不算到洪洞。

国庆期间,居住在新疆亲人们回来了,8日上午我们一行15人到洪洞县大槐树景区游览后又观看了明代监狱。中午,小姨子把我们领到洪洞有名的“重八席大酒店”就餐。天南海北走过许多地方,平常也去的酒店不少,像“重八席大酒店”一样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酒店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重八席”酒店位于洪洞城虹通南路与朝阳东街交叉口东北角。在一座现代化的高楼映衬下,古色古香的门楼上方镶嵌着“重八席”三个红色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我们随着酒店的引领进入包间,一张能坐十几个人的大桌子上点心盘、饼干盘、干果盘、干豆盘四干四鲜早已摆好。白色盘子旁边不锈钢的筷子架上摆放着2双筷子,一双普通黑筷子,一双是独特的空管筷子。单独2节筷子头用纸包着放在盘内,用餐时只需把2节短竹头插入空管内便可用了。这样巧妙的设计,既干净卫生也好收拾,客人走后只许将筷子头拔下来更新一下简单清洗就可以。这也许是其他地方已经发明使用了,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见识。

大家入席后拉着家常,品着小吃。不一会一道一道美味菜肴先继上齐,密密麻麻摆满了桌子。这时,只见一位身着紫红色服装,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彬彬有礼地站在桌子旁边,给我们介绍起了“重八席”的由来。不听不知道,原来这饭菜的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一边品尝这美味佳肴,一边聆听“重八席”的来龙去脉。“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他给我们娓娓道来。重八席,是山西洪洞一带的传统宴席,也是洪洞人接待贵宾的最高规格宴席。所谓重八席,即是“四碗四碟,四干四鲜,四荤四素,四珍四酿”等重八之数的菜式,古时也叫八八席,又叫重逢席,是最适合亲朋好友相聚欢庆的一种宴席。

重八席顾名思义就是八大碗,八小碗。起初是简易的八菜八汤,后来变为“四个凉菜一壶酒,一大二小扭着走,最后四个大座碗,蛾儿馍馍笑开口”。十六个大小碗中,酸、甜、咸、辣齐全、色、香、味、形俱佳。

相传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出逃时,曾流落杨干邑(洪洞,故称杨侯国,春秋时期称之为杨干邑),遇见杨莲公,虽说重耳一身落魄,杨莲公却看出了他的非凡身份,用八八席制招待他,重耳满怀感激却又狐疑,手下也为公子身份败露暗暗担心,杨莲公看出众人的担心,于是献上一钵黄土,“公子刚才吃的是我杨干邑八八席,这一席食物皆出自这一钵黄土,望公子八方来贺时不忘体恤百姓。”重耳的随臣赵衰赶紧告诉他“贺喜公子,有民献土,应当拜受”,重耳听后跪了下来,向莲公八拜,莲公赶忙回拜,随后两人结为异性兄弟,这也是八拜之交的来由。后来重耳果然成就霸业,在位8年时时与民同乐,有趣的是晋文公奉行会屋制,往往采用“杨千邑八八席”的形制宴请各方诸侯,各诸侯将这种筵席形制带回本土,所以至今各地最高级别的商宴,也会有“八八席”的叫法,今晋商与人订盟,为表隆重必然要设宴重八席。

这家酒店的名称和大槐树移民也有联系,中国人见面总爱互道姓名,若是同姓总爱说“六百年前是一家”。这一切都源于六百年前,洪武元年到永乐十五年,三期五十年,十八次洪洞广济寺槐树下的大移民。大槐树移民使得洪洞1230个姓氏遍及华夏每个角落。再加上600年历史的推衍,只要他乡遇同姓,总是同根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别名又叫朱重八。大移民也为洪洞“重八席”赋予了新的寓意,“八”古文通“捌”“分也,别也”的含义。

原来如此,一场宴席竟有不同凡响的历史故事。难怪上楼时我在楼道的墙壁上看到了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夫妇及县领导和酒店全体员工合影照片。原来是宋楚瑜夫妇到洪洞大槐树游览后,在这家酒店下榻就餐的。由此看来,“洪洞第一席”名不虚传。

亲人们在一起胱筹交错,开怀畅饮,叙说着思念之情,交流着各自的风俗习惯。

借着佳肴美酒,我们谈笑风生间,一对男女打起了竹板来为我们助兴。表的内容不太懂,倒是显得热闹非凡。这是酒店安排的,不能不为酒店的别出心裁叫绝。

在这样有品位有特色,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气息,既有大众化的讲究,又有个性风味的创意酒店里,从千里之外归来亲人有一种温暖感、幸福感、自豪感,享受着高规格的待遇,从他们的笑容上可以看出发自内心的亲情在荡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祖国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