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达夫小说中的颓废倾向

(2010-06-27 10:41:47)
标签:

文化

    郁达夫的小说确实存在着一些颓废倾向,但应该看到他小说中的这些倾向是受时代环境、民族性格、社会状况、本人气质、性格、和外来的世纪末思潮、人道主义、以及作家独特的艺术观、美学情趣等等的影响,构成了他的所谓“颓废”倾向。

    1.郁达夫小说中的颓废。郁达夫本质上是热爱生活的,而并非厌弃人生的。郁达夫强烈地爱护人生,他有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光明的生活希望,他带着诗人的纯真的感情去想象人生。但是,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理想、希望,他万万没有想到,反动统治者竟然用枪、棒屠杀和平请愿的爱国学生,在黑暗的面前,他努力搏击,深深地陷于伤感的泥沼。然而,他的内心深处依然热爱生活,他竭力地想冲破传统,反抗礼教,然而,他又摆脱不开道德职责的困扰,忧虑和希望就构成了郁达夫精神思想的两个极端。他比平常人更敏锐地感受到人世间的罪恶,又比平常人苛酷渴望正义。他表面看来像是厌倦生活,甚至在作品中歌颂自杀。但是,郁达夫绝对没有看破红尘。颓废派的作家差不多可以说都是虚无主义的,他们否定生命,否定自我,否定一切。而郁达夫却是强烈地肯定生命,突出自我,表现一切。这正好说明郁达夫与颓废派作家的本质区别。

    2.郁达夫小说中的所谓颓废、消沉是表象,反抗是本质。郁达夫执着地爱着人生,所以他作品中的感伤、颓废是一种蕴藏着积极进取精神的表面的消沉。郁达夫的一生始终站在黑暗现实的对立面,在政治中,他鼓吹革命,从正面抨击黑暗现实。在小说中,他愤世嫉俗,倾泻个人的哀怨,这两者却能表现不一样,但反抗的实质是相通的。在表面的冷漠中蕴藏着内在的热情和积极的自觉一致。他写《沉沦》就是意味着自己不甘沉沦。一个作家对复杂的社会动乱和严重的人性异化现象,艺术家有时也可以以一种表面上异化的形式来加以反抗,如追求病态美,夸大丑恶,突出畸形,歌颂荒诞等等。虽然这种反抗有其本身的弱点,然而,它毕竟还是反抗。它不是革命文学,但它也不是堕落的艺术。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看到郁达夫小说的这种所谓颓废倾向并不是真正的颓废,而是一种忧郁感伤的艺术表现。

    当然,这之间有一些消极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文学的社会功能这个角度来看,一味地暴露丑恶,容易使人消沉,过分地强调个人情感的价值,也无助于社会革命的需要。从美学的倾向来看,过分地追求忧郁美,也会影响作品的力度。所以,在看清郁达夫的颓废是表象的同时,也应该肯定他小说中颓废描写影响了作品的格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