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徐静波危秋洁遗书留学生忧郁症 |
分类: 理不尽中日关系 |
不知为什么,一整天心里堵得慌,可能是北海道警方公布了失踪一个多月才被发现的福建小学女教师危秋洁的DNA的鉴定结果,正式证实了她已经变成了星星,而不再是父母身边可爱的女儿。
从危秋洁的失踪,到北海道钏路市海滩发现一具女性遗体,我和许许多多的朋友一起,推理、猜测、祝福和期待,最终没能挽回她年轻的生命。
虽然她的亲人不相信危秋洁会选择自杀,但是司法鉴定的结果,属于溺水而死,基本上也就确定了是自杀。
日本媒体报道了危秋洁离开札幌旅馆时,给父母亲写了一份告别信。信中这样写道: “对不起,这是离别的信。虽然活了27年,但已经努力不下去了。如果我不在了,请大家不要难过。我将会变成星星守护着大家。我从心里爱着大家。”
从危秋洁的死,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孩子该如何度过海外留学的感情脆弱期?
1990年10月17日,危秋洁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2013年,危秋洁从四川工商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去年9月1日,她在福建邵武市实验小学新天地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习。在那里,她分别教三年级语文和六年级英语,各带一个班。今年1月,她拿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并通过了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即将成为一名有编制的老师,新的生活在向她招手。但是,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学生们却再也无法等到危老师的归来。
我今天读到了《南方都市报》记者刘苗写的一篇文章,说危秋洁表面上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是在和朋友嘻嘻哈哈的背后,危秋洁也有着细腻的心思和不为外人所道的心事。她也曾有过一段无果而终的爱情,却发现孤独是生命的常态,她说,“即便如此,也请笑着前进”。
去年8月21日,她在豆瓣上写下日记,“偶尔还是要发生些什么事,才能越来越笃定自己的信念。我有自己的活法,不后悔的活法,随性自在的活法。一切的嘈杂我都不想要,我只想一个人,然后,我只想一个人。”
今年6月25日凌晨1点多,她在微博写道,“人生永远是很矛盾的吧。再孤独也还是需要朋友,有了朋友还是解决不了孤独。”
一个月后,于是她一个人来到了日本,来到了北海道,还带了本村上春树的随笔集《爱吃沙拉的狮子》。她写给父母的告别信,就夹在这本书里。
在《爱吃沙拉的狮子》里,村上春树写道,“正因为会发生未知的事情,旅行才有趣。假如一切都像当初计划的那样顺顺当当不出意外,旅行大概也就失去了意义。”
没人知道,危秋洁是否对此也有共鸣。
危秋洁很喜欢一首名为《迷失的星星》的歌,那是电影《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的主题曲。在那首歌中,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莉浅声吟唱:“为何青春总虚耗在年少无知时?我们就像被狩猎的羔羊,只能盲目奔走,找寻着存在的意义。或许我们都是迷途的星星,试图驱散前路的黑暗……”
后来,人们在札幌旅馆门前的监控录像中发现,7月22日早上,危秋洁写完告别信离开旅馆时,手里的iPad画面显示,她正在听这首《迷失的星星》。
我想危秋洁是一位很感性的女孩,也是一位很文艺的女青年。从她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她不是很会读书的女孩,但却是一位很会拼搏奋斗的女孩,从福建考到成都一所普通的大学,再努力去做实习教师,再努力去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好不容易可以拿到一份正式的教师编制,但是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27岁,还没有男朋友,甚至才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这一份工作或许并不令她十分满足。在充满攀比与竞争的社会里,危秋洁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落伍者,是一位人生的失败者。最终才会有了独自一人来到异国他乡,在美丽的北海道结束自己美丽的生命的选择。因为在《非诚勿扰》电影中,舒淇扮演的梁笑笑,就是在北海道的阿寒湖边彷徨,最后跳入了北海道的大海。危秋洁离开札幌的旅馆,坐车7个多小时,来到阿寒湖、来到钏路市,最后走的人生最后的路,就是梁笑笑走过的路,只不过,最后的结局是,梁笑笑被北海道的渔民救起,重新开始人生。而危秋洁被北海道渔民发现时,已经死去一个多月。
我们为危秋洁感到痛惜,愿她在天上变成一颗灿烂的星星,守护着我们。同时,她的死,无形间也给许多的同龄人,尤其是在海外留学的孩子们留下了一份忠告:负起责任,珍爱生命,珍爱父母和家庭。
危秋洁的死,为何会给予我如此大的震动,是因为这几年日本社会发生的几起中国留学生自杀案,让我想到了年轻人脆弱的感情与留学生活的压力。
去年,一位网友几次要求加我微信,说有事情请我帮忙。我同意了他的要求,加了他的微信,这位网友在微信里告诉我,他的女儿在东京大学留学,得了严重的忧郁症,几次自杀未遂,求我帮帮忙。
我与这位女孩的父母一起去女孩子的公寓里见了她,看到我,她很规规矩矩地喊了我一声“徐老师”,但是,眼神是直直的,神情有些惶恐。
听女孩的爸妈说,孩子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好学,小学读的是重点小学,高中也是名牌高中,大学更是考上了中国一流的名校,最后获得交流留学的机会,直接进了东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对于女孩来说,这一路走来,虽付出汗水,也是一帆风顺,父母亲和家人更是把她当作才女宝贝,并以这样的女儿为荣。
问题就出在来日本留学,因为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换生,这位女孩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一般的留学生来日本读语言学校、打工和报考大学的艰辛努力,而是直接从中国一流的名校转到了日本第一流的名校。但是,虽然她英语很棒,但是没有日语基础,一下子让她陷入了孤独,除了导师,很少能够有机会与日本人进行英语交流,无论是上街还是买东西,都因为没有日语基础,许多时候根本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因此,逐渐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而这一种自卑感摧毁了她过去的一帆风顺与骄傲,还让她产生了一种焦虑与恐慌。加上东京大学都是走读制,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并没有像国内大学那样亲密,最终,她把自己关了起来,怕与别人接触,也怕与外界联系,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我很同情这位女孩,也同情她的爸爸妈妈。女儿进了东京大学,本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没有想到会落得如此的结果。导师很重视,把这位中国学生介绍到了东大附属医院去治疗,但是,抑郁症并非药物可以完全能够治愈,内心的那一份脆弱,需要更多的心理疗法去帮助她,但是边读书边治疗,显然是无法做到的事,最后,女孩的父母决定帮孩子办理了退学手续,带回老家养病。
最近,大阪的一名中国留学生也自杀了,自杀的原因,是感觉到自己前途的渺茫。因为,他明年3月就要毕业,很想留在日本,一方面已经习惯了日本的生活,喜欢日本的生活,另一方面,对于回国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觉得心中没底。但是,他在日本已经向20多家企业投送了自己的求职简历,只有一家公司答应面试,但是面试之后,他没有被录用。眼看自己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就要结束,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拿不到继续留在日本的签证,各种压力和失望,最终摧毁了这位孩子的精神,他连遗书都没有留,在自己的公寓楼里上吊自杀。
同类的悲剧在日本已经发生好几起,而且大多数是独身子女,令父母令家人令同学朋友万分痛惜。
所以,我很想对留学生的父母亲们说一句话:如果孩子留学的条件不成熟的话,不要为了面子让孩子出国留学,那样会让孩子承担许多无法承担的压力。第二,不要以为满足孩子出国留学的物质需要,就可以天下太平。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有时比金钱更为重要,所以要多与孩子们沟通,不要经常的给孩子设定目标和增加压力,这一代的孩子没有下过乡插过队,没有经历过与兄弟姐妹打打闹闹抢东西吃的时代,他们心里的承受力远远不及父母这一代,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甚至要告诉他们,走自己的路,不要与别人攀比。退一步,海阔天空。雨过天晴时,再进一大步。
我也想跟在日本留学的孩子们说几句话:能出国留学,你已经比大多数的中国同龄人幸运,所以,即使没有考上一流的名校,能在日本读书,就应该感到满足。任何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依靠自己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还有许多的机遇、巧合,所以不要对别人的成功产生嫉妒和迷信,你要相信,自己成功和超越别人的那一天只是还没有到来,但是坚持不懈,辉煌的一天一定会到来。成功的马云只有一个,和马云同时创业的有几万个,几万人的中途的倒下,成就了辉煌的一个。所以,你的眼睛要看看倒下的那一片奋斗者,而不要盯着唯一的成功者,因为成功者总是少数。其实,对于没成功的人来说,每一段奋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成功的过程,因为你获得了别人难以获得的知识与体验,这也是一种财富。所以,大学毕业后,在日本找工作,未必一定要找世界500强企业,500强企业有500强的压力,中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的快乐。“先找一家企业干着,以后慢慢调整”,拥有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有过多的焦虑,幸福与快乐来自于任何一点细小的成功,而不是登上舞台领奖的那一瞬间。
我的朋友张小兵是东京一所语言学校的校长,他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危秋洁老师这一代人,其实也有一份可怜,她们从小很少有机会受到责任与义务的教育,成长的阶段又赶上了一个追求结果忽略过程的年代。在压力与责任的面前,有时就会选择逃避。
我觉得张小兵校长的分析很有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学位,而是获得多少人的尊重,和自己对多少人付出着一份责任。今天没成功,并不意味着你一辈子不会成功。而今天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以后还会成功。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人生,你会感觉轻松与快乐!所以,珍爱自己,也带着一份责任心去珍爱家人比什么都重要。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只要你努力,馅饼一定会落入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