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故事之五:非洲原始部落人家穷得啥样?

分类: 域外风情 |
埃塞俄比亚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在二战时抵抗住了意大利侵略军的进攻,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外国殖民的国家。这一点,也为埃塞人多了一点比非洲其他国家的人更多的自尊。
然而与肯尼亚相比,埃塞俄比亚要贫穷的多。肯尼亚长期遭遇英国的殖民统治,在民族自尊独立遭受侵侮的同时,英国人也给这一个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文明,使得肯尼亚首都多了一些现代都市的感觉,而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依然保持了不少乡镇的味道,如果不是中国政府给埃塞政府多一些援助,亚的斯亚贝巴很难见到像样的高楼。
我和深圳卫视摄制组的这一次非洲之行,去了一趟埃塞的原始部落,这种部落不是供外国游客看到旅游地,而是大山里的原始部落,如果不是中国的中兴公司要在那里建一座通信中继站,这个部落估计从未见过部落之外的人。
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车3个小时,来到了自治州首府AMBO。AMBO经济水平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镇,却是周边几十公里原始部落人心中的“大都市”,因为这里有集市,可以用他们的牛羊木柴或者手工艺品,换取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这一种诸如面盆锅瓢的日用品,都是进口的,它们大多来自于东方,一个叫“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市场。
中兴公司雇佣了两名持枪警察给我们当保镖。从AMBO开车穿越集市,然后开始爬越山岭,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高原牧区,然后再从这里爬山一个小时,来到了一个十分原始的部落。这个原始部落约100多户人家,住的大多是茅草棚,许多家庭最值钱的家具就是一个铁锅。这里没有电力,晚上照明靠蜡烛或者手电筒。
部落的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十分的兴奋,估计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做“中国”的国家,但是,他们依然露出那一种羞涩与激动,并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们家做客。
这些部落民的家,一般都由两栋圆筒形的茅草屋组成,一栋是做饭喝茶的起居用,还有一栋是睡觉的房。茅草屋的周边用木柴做篱笆,围成了一个小小的院落,鸡和羊就在院子里跑。
我去的第一户人家,是一对中年人的家,看来没有子女。女主人很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并打开木门让我钻进了起居用的茅草房。
茅草房的地上生着柴火,浓浓的烟,一时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只面盆搁在柴火堆上,女主人比划着手,用绝对难以听懂的当地土语告诉我:这是用于做饭做菜和烧水的。我理解,这个面盆是她们家所有生活的维系。
屋子里真的啥都没有,不过用于坐的床榻前,放着一组茶杯茶壶,估计从使用开始一直没有洗过,茶杯上已经结起了厚厚的棕色茶垢。女主人从茶壶里倒了一杯咖啡,浓浓的咖啡香与柴火烟味融合在一起,让我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妙感觉:原始与现代的打架————因为对于大多数亚洲人来说,咖啡是一种高雅的现代时尚,但是在非洲,却是自古而然的饮品,就如中国的茶。
虽然我对于女主人递给我的杯子充满了强烈的抵抗,但是禁不住埃塞咖啡的诱惑和主人的真诚,端起来喝了一口,还真香,属于那一种醇厚的浓香。埃塞俄比亚被称为“世界咖啡的发源地”,我相信,这一杯咖啡是世界最纯正的咖啡,因为原始部落民们代代相传的烘培泡制方法,相信没有改变。
我发现,在埃塞俄比亚的原始部落中,孩子比成年人多。当我们的汽车经过沿途的部落时,总是会有不少的孩子成群结队地追着车跑。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奔跑的速度之快,让我多少明白了短跑运动员为何大多来自非洲的原因。
一位女孩在我来到高山部落时,她并没有和小男孩们一起拿着树枝在比划着玩耍,而是一个人静静地看着我。
小女孩大概10岁,有着一双很大的眼睛。虽然衣服有好几天没洗的感觉,但是那一种神情,好叫我喜欢。
我走过去,跟她摆摆手,她转身就跑了。她跑进了篱笆的院子。我跟了进去,发现她藏在母亲的身后,露出一个小脑袋望著院子外,似乎知道我会去她的家。
女孩母亲个子很高,大概30岁左右,挺了一个大肚子。而在圆筒型茅草房的门口,还有一个5、6岁的男孩啃着手指,一双又大又白的眼睛带着一些恐惧。我相信,我是第一个走进她们家的外国人。
因为有埃塞人陪同,女主人笑眯眯地看着我,跟我说话,但是我一句话也没有听懂。
这户人家应该属于比较富裕的一家,因为她们把两个圆筒型的茅草房拆除了一个,改建成了小平房,这样,家里有了比较大的空间,可以容得下一家5口人的生活。
女主人没有招呼我落座,因为小平房里没有椅子,只有一张搭起来的木板床,女主人比划着告诉我,这是她和丈夫睡觉的地方。然而我四周寻找孩子们睡觉的地方,居然没有找到,陪同的埃塞人告诉我,孩子们睡在泥土地上。只是,我好揪心,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地上有没有铺一点东西,譬如软垫或者一块塑料布?
我问女主人,厨房在哪里?她很不好意思地用手指了指屋子里面的一头小门。里面没有灯,我打开手机电筒一照,居然发现一只老母鸡。而所谓的厨房是没有灶台,地方放着一个石碾子,和一些荞麦子、黄豆之类的杂粮。显然,女主人是用这个石碾把这个杂粮碾碎,然后做成饭。家里没有吃饭的桌子,显然,一家人是每天坐在地方就餐。
我后悔没有听从杭州的旅行家芳菲大姐的意见,买一些铅笔什么的来分给孩子。于是我掏出100元的埃塞币塞到女主人的手里。她一下子抓住我的手,在我的手背上不停地亲吻。这100元埃塞币相当于50元人民币,据说够她们一家人2个月的日常生活开支。
也许得知有外国人的到来,男主人赶了回来,很热情地跟我握手。我说,能不能跟他们全家合一个影?男主人十分的兴奋,因为他和家人从来没有拍过照片。
男主人招呼着一家人,亲自选了小平房为背景,在他家的菜园子里拍了全家福。这个菜园子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因为那是属于他们家的土地。
小女孩眼睛盯着相机显示屏上自己的面容,笑着跑开了。过了一会儿又跑回来,我再给她看,她又笑着跑开了。对于她来说,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形象。
离开这一个部落时,已是黄昏时分。对于我们来说,一生也许只会来这样的部落一次,但是,她们将永远地生活在这里,甚至难得有一次下山的机会。我想,等中兴公司将通讯塔建起来,基础设施完善起来后,这里也许会通电、通水,也许孩子们会有钱下山去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