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微信上接到好几位朋友转过来的一条消息,说根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1月3日报道,浙江省海运集团子公司五洲船舶提出破产清算,成为中国首家倒闭的国有造船厂。五洲船舶于2001年成立,拥有设施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年产能在30万载重吨左右。
法院官网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五洲船舶负债9.11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要涉及农民工工资、船舶配件供应商货款、税务等,而资产总计只有5.34亿元,其中尚有4艘船舶未能建造完成、1艘船舶因交付问题正在仲裁,故此确认五洲船舶资不抵债。
这家法国媒体引用业界人士称,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今年会有更多造船企业破产,甚至达到破产高峰,民营造船厂由于难获军工订单,将首当其冲。
看到这一条消息,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一家船厂倒闭本身的消息,而是这一家船厂负债的9亿多亿元中,为何没有欠银行的钱?
今日上午,我们的“日本新闻网”也发了一条消息,说2015年,日本全国破产企业数创下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最低的记录,总数将不到9000家。
这一条消息源自于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1-11月,日本破产企业数为8113家,12月份的初步统计显示,破产企业数约为600家,这一结果显示,2015年的破产企业数将比2014年的9731家还要大幅减少,最终会在9000家以下。

为什么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日本企业的破产数反而出现减少?是“安倍经济学”起了作用,还是日本企业本身作出了努力?东京商工调查公司作了这样的分析:
第一,之所以出现破产企业大幅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日本政府的金融缓和政策导致日元大幅贬值,使得大企业出现了大量的汇率利润,业绩得到很好的改善。2015年破产的大企业中负债金额最高的是第一中央汽船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是承担矿物运输,因为国际运输市场的低迷,新兴国家经济的失速导致矿物运输业务大幅减少,最终不得不宣告破产,在日本已属于特例。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日本政府推出的“企业金融圆滑法”,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归还银行贷款的问题上,可以实行政府担保,缓期归还,让这些中小企业得以喘息生存。虽然这一部临时企业援助法在2013年3月已经结束,但是帮助企业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且缓过气来。统计显示,有95%的企业还贷变更申请得到了批准。
比较中日这两条消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否也可以制定一部临时的“企业救济法”,允许企业缓期归还银行贷款,让企业获得喘息生存的机会?
日本的商业银行都是民营,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国营,从操作的技术层面上来说,比日本更容易。假如银行不釜底抽薪,假如银行允许企业缓期还贷,我想,浙江的那一家造船企业或许还不至于立即破产。各级政府大规模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可以在短期内维持经济总量不至于太多的下滑,但是,在这一种“依然繁荣”的景象底下,大批的民营中小企业会因为被抽血而慢慢死去,动摇社会民生根本。金融救济政策应该向民企倾斜!
【自我PR /
徐静波从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当今日本社会与日本人的最新著作《静观日本》,出版1个半月,已经由华文出版社再版,当当、京东、淘宝等网上有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