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家齐聚宿迁谈创作

标签:
作协会议讲座文学文化 |
分类: 品读人文 |
论观点 说想法
名家专家齐聚宿迁谈创作
核心提示: 从5月5日下午一直到昨天,省作家协会的一批著名作家、专家来到我市参加省作家协会苏北地区基层作家读书班,现场与作家同行谈论创作,就文学及写作等相关话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从5月5日-8日,省作家协会的一批著名作家、专家来到我市参加省作家协会苏北地区基层作家读书班,现场与作家同行谈论创作,就文学及写作等相关话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作协副主席储福金:作品要接地气,也要飞起来
“我有时会想,我的一生是有幸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中。”储福金最爱的两件事就是“下棋”与“写作”,它们不仅和平共处,而且相互滋养。“人在棋中,似乎消磨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可那消失掉的又化作了另一层东西,成为动力,再变化出人生另一层阶梯。”
储福金的早年创作,总是与女性小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石门二柳》开始,《金野》《花野》以及“紫楼”系列,或是色彩斑斓的《红墙》《黄表》《绿井》……在变幻莫测的形式中,储福金像个高明的导演,不同性格不同境遇的女性在人生的“紫楼”上演一幕幕悲喜剧,而他,则在一张张“发黄的表格”上记录“紫楼”的往来客。
储福金认为,一个好作家除了要有个性、独创性,还应在创作中融入更多的思想,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大。“作家心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作家大小的标准。”要想成为一个好作家,阅读是一条捷径,要多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从模仿作品开始。在储福金喜欢的作家中,川端康成的唯美主义风格曾经影响过他早期的创作。
现如今,储福金说,他已少了一些胜负心,多了一份自在通透。他以前一年可以发十几个中篇小说,但是现在一年也就写三两个中篇。他说:“走大众都走的路容易,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是很难的。走孤独的路,孤独地行走,要有孤独的心境。你说追寻自我,但那个我是在不停变化的,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追求的好像是一个幻影。有一天我看自己的录像,突然发现录像中所有的亲友我都熟悉,唯一陌生的就是我自己。同乎于镜子,又异乎于镜子。有时候我也怀疑,自己追求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一个真正的作家最后也许应当问一问,我这一生有没有表现了自我,有没有一篇真正表现了自我的作品?从佛教上讲,人生就是个虚境。但人还是要走,走一条能够认识自我的道路,从艺术上来讲,要写出能表现自我的作品出来。这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
这条路所通往的境界正是储福金向往的“圆融”。在《黑白》中,它最后凝结为无一法师圆寂前写下的偈语:“天地自行,生死自悟,黑白无常,得失无一。”他也希望苏北作家在贴近大地、贴近写作的同时,能够有一个上升的力量在空中飞起来,好比飞机的双翼,只有达到其平衡,才能飞得更高。
《钟山》主编贾梦玮:有人在,文学就不会消亡
“人的心灵不能进行数理化的分析,医学的DNA也不能真正地解释人。”贾梦玮说,人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需要文学来表达,文学是最知人冷暖的。每个人的冷和暖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没法概括。
文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创作,一个是阅读。不管是作家也好,读者也罢,文学最本质的目的都是为了自我内在的成长。他说,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阅读《红楼梦》,每个人对作品中的人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每个读者都在文学作品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自我的宽度和深度在文学中得到了拓展和深化。文学至今仍是最丰富、最有力寻找自我的一种样式,只要还有一个个不同的人在,文学就不会消亡。
贾梦玮认为母爱和成长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他最先从母爱讲起。贾梦玮说,作家贾平凹写过一篇关于母爱的散文,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失意、失落的时候记得她;得意的时候,顺利的时候,忘记她。天下的父母虽然都希望子女想着他们,可天下哪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失意的呢?这是文学反映母爱人文的方面。他母亲那一代人,教育小孩的时候,特别是对男孩经常说:“你要正直善良,好男儿志在四方,要顶天立地啊!”
他的母亲现在七十多岁了。“前一段时间她从老家来看我,大概是看到我心情不太好,她突然低头淡淡地跟我说了一句话:‘大家都是出来混生活的,不能太认真了。’说这话的时候她没敢看我的眼睛。”贾梦玮说,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就愣住了,这句话跟母亲从小教育他的东西南辕北辙。母亲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好男儿志在四方,能够造福于一方;但是另外一方面,她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委屈。这是母爱非常矛盾的地方,所以文学表达母爱的时候,跟政治学、生物学表达母爱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希望以真情实感、语言文字去表达母爱。
“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少年时代,再到老年时代,种种成长的经历,都是文学关注的部分。”贾梦玮说,他读研的时候,旁边的宿舍住着一位年轻的诗人,诗人的情感很有特色,开心的时候,他要去歌唱自由、歌唱爱情,失意的时候,他就说“我要骑着瘦马去远行了”。对于人生的成长,他会写很多诗歌去表达。
作协党组成员、创研室主任汪政:文学有了多样性才可以繁荣
汪政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评委,谈及他对好作品的标准,汪政给了三个关键词:价值、知识、话语。他解释说,所谓价值,就是参与价值创造。文学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现在都忘不了《红楼梦》?因为它是一部百科全书。”汪政说,好文学就是给人以知识,给读者提供许多不知道、又想知道的知识。
汪政对于近年来的文学写作,另有一番看法。汪政说,与以往的传统写作相比,近年的写作呈现了多元化的表现。一方面,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逐步上升,另一方面,各种高科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让每个人都可以完成“写作———发表———被阅读”这个过程。
“在以往,只有作家才有写作的权利。但我觉得,文学的民主就在于,现在每个人都具备了这种权利。”汪政说,只要想写,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情绪转化为文字,进而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与读者产生互动。
而对于写出来的文字水平,汪政认为无需担心。“你只要发布了,就意味着你要与读者见面,就必须对自己的形象负责,就存在面对公众的压力。”汪政说,当写作的权利从作家手中转移到大众手中时,文学的民主就能逐步实现,这势必对写作产生强烈的影响。写作表达,将不再只是作家私人的一种体验模式。
汪政说,文学民主的一个好处,在于它可能改变当下写作的意义,甚至能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带来一些实际的效果。“比方说,在微信朋友圈里会有一些小段子,我称之为‘微散文’。”汪政说,很多人不以为然,而他觉得每一个人的创作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在抒发自己的生命意义。“常言道‘命比天大’,还有什么能比丰满生命的意义更伟大呢!”
汪政说,文学是平等的,但是所有的评奖都是在一定的标准之下,所以有些文学作品虽然没有获得某个文学奖项,但也不一定就不是好作品。文学也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朔:网络文学有自己的优势
王朔对于网络文学十分关注。在他当天的授课中,他详细罗列国内各大网络文学门户网站的数据,“一个大型文学网站,一天输入的各类文学作品,能有数百篇甚至上千篇,”“起点中文网,每天有1000万次的用户访问量,3400万字的图书更新,每天上传二十部风格不同的文学作品。该网站近年累计了25万部原创作品……”
一系列的数据,令人吃惊不已。王朔坦言,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早已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现象。如何面对这些现象?王朔说,网络文学有利有弊。
“第一是便捷性,快速写作。传统文学‘十年磨一剑’的写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快节奏。网络文学以轻松便捷的文字模式,俘获了读者的心。”王朔一一介绍,此外,网络文学还具有真实性、广泛性、普及性、互动性、开放性、模糊性、自主性、实时性、娱乐性。王朔说,这些优点,都是传统文学乃至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他说,有人曾经断言,终有一日,我们的文字会被多媒体的计算机取代,被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所取代。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网络文学异军突起。网络文学还有各种弊端,第一个就是网络作家整体创作水平不高,虽然出现不少优秀作品,比如《明朝那些事》、《我与空姐同居的日子》、《双面胶》,但相对于网络上数百万部作品来说,优秀作品实在太少。”王朔说,“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江苏作协也会把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和引导列为重要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帮扶。”
王朔表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都是文学,在文学本质、审美取向、创作方法等方面基本相通、大体相似。作家也各有特点、各具所长。它们之间不是楚河汉界、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阳光与氧气、水与泥的关系。
公安厅首席刑侦专家刘持平:将严谨贯穿于创作始终
刘持平是警界传奇人物,30年从警生涯,参与过2000多起案件侦破,从没失过手,他是原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我国刑侦界著名痕迹鉴定专家。
有人感叹他有如神助,也常为他在侦破案件中透露出的细致敏锐所惊叹。作为警界一员的他,还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六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出版《指纹的奥秘》、《指纹无谎言》、《指纹中的数学》等专著和论文,将中国运用指纹的历史上推了两千年,定位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昨日下午,他在作家班中进行了《生命世界和指纹中的数学》的主题讲座,将文学创作与科学结合起来,很多作家表示受益匪浅,寻获了创作的灵感。
“每个人写的作品都不一样。”刘持平说,因为自己是从事刑侦工作,所以在创作中会非常谨慎细致,着重细节、尊重科学。“我通过对一千余万份指纹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指纹的群体遗传学,确认指纹是由2个祖先种基因和4个突变型基因所决定的。”刘持平说,在他的作品中,不再拘泥于指纹学中通用的高尔登特征,而是创造性地将拓扑学用于指纹鉴定中,使指纹鉴定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并在创作的基础上,将指纹与遗传疾病的连锁关系应用于实践,继而用于侦查实践。
刘持平虽没系统学过医学,但他详细论证了眼睛虹膜纹络识别的技术;没系统学过考古学,但解读了江苏省金坛三星村发现的石钺帽饰上的动物雕刻原型为蚕;他还发现了古陶器上的指纹画,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的“拘传证”;没系统学过高等数学,但他将指纹遗传进行了五点数学分析……
在技术和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刘持平更是可以根据现场痕迹研究犯罪心理画像,继而判断杀人者有何特点。“一些可能其他人看来不明显的情况我会在意,在这一点上,我更愿意做一个‘杂家’。”刘持平坦言,在平时他也会尽量多学习一些知识,可以给创作提供更多素材。(记者 方家鑫 吴琪/文 杨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