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

(2009-06-07 21:49:12)
标签:

央视主持人

罗京

病逝

哀悼

娱乐

分类: 杂七杂八

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

    上世纪六十年代属于香港港超短、标榜淑女、敬畏宇宙、迷恋套装、效仿崔姬的人们, 

也属于每天纠缠左倾、右倾、走资、倒把的激进分子,罗京生于六十年代,但六十年代似乎不属于罗京。

  我们熟知的罗京是每天十九点的“国嗓”,我们不熟知的罗京或许是菜市场买菜还会让小贩饶点儿什么的普通人。

  每个年代都会有标杆人物,好的叫模范,相对不好的叫典型,罗京不是模范,也不是典型,是代表,是一定时期内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代表,所以罗京走了之后,悲恸不属于被疯炒的娱乐圈、不属于任何官方的祭奠,不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命不凡的人……

   罗京生平: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重庆,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新闻编辑部副科长。

   一个人的离去能和多少人扯上关系

  我们每天在坚持的事情有哪些:朝几晚几的工作;几顿饭的糊口;生活几多结余的小欲望以及渴求自然睡醒的思绪。我们每天面对的事情有哪些:我们的工作究竟是朝几晚几;我们那几顿饭究竟吃什么糊口;我们即便有了生活的结余,还存不存在对生活的欲望;给了你充足的睡眠时间,你睡得着么?

  一定时期,生活等于尴尬

  罗京的遗愿是“早一些、早一日回到播音岗位”,用当代人的思想加以译注是不是可以通“早一点回到缺乏自我态度的束缚当中去”。你或许有过诸如此类的想法,在上司嘉奖了公司某人之后的一段时间,以及你手头的工程稍有眉目的空挡,只不过你的激进出自贪婪,罗京一类人出自品格。

  主持人刘纯燕说罗京曾想过在央视50周年台庆的时候出来主持的。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罗京是个不太能离开工作的人,2008年奥运会前夕的一次体检中罗京被查出患有淋巴肿瘤,不过还是坚持做完了奥运的直播报道工作。这不免让我们无奈在一个相对冷血的工作衡量制度面前,自我牺牲是多么的有血有肉。

  看到这些你或许心中油然而生了一股子敬畏,觉得罗京是为多么不平凡的人物。其实同罗京的同事相比罗京太过平凡,没有像张宏民几十万过个生日的追求,也没有像黄健翔激情嘶吼忘我主持的“爷们劲儿”,罗京只是一个只知道好好录节目、录完早早回家的上班族。

  如果非说拉出一个同罗京相似的人选,可能只有葛优了,一个生于周璇死的那年,一个生于三年饥荒的末节。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有一个伴随一生的疑问:我们怎么处理欲望这个东西。葛优选择了自我假象:《编辑部故事》中葛优拥有了困恼,《甲方乙方》中和一帮混混到处骗钱,《不见不散》晋升为为美国混的先锋,《没完没了》成为“海待”,《大腕》中有了钱和私企“疯人院”,《手机》中,他有了名和女人,虽然这一切都无法使其膨胀到敢去买张票坐坐飞机;罗京选择了生活打磨:导师的搭桥让罗京有了美满家庭,过分理性的思维使得连花都没有买过,偶尔踢踢球、唱唱京剧是仅有的业余爱好。对于罗京是再好不过的一个小老百姓的传奇,或许自己试图做过大人物,只不过自定的岗位就是小人物。

    如果你还在为罗京的辞世悲恸,请您自己梳理情绪并冷静下来,罗京是一个我们“几乎”完全没有了解的公众人物,罗京对自我声望上表现出来的“蔫”甚至有些愚钝,几乎全国人民都认识罗京,又有几个人真正关注过。所以罗京的离去与你我都无关,我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

    我们需要的一面镜子

    老人们都说,好人死了之后,会上天堂。

    怎么算好人?踏实工作、厚道待人、尊老爱幼还是其他更多形而上的标准。天堂十个什么样子?有一张充满海绵的大床,脑袋放上去就会什么都忘记还是怎样?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为什么那么多人梦想天堂?

    罗京就是走了,只不过我们完全没有机会再去见到这个人,不过说不定你在上班、买菜的时候就会碰到但不会看见,因为没有人愿意指给罗京通往天堂的路的方向,没有人愿意失去一面可以拿来对照的镜子,而且这面镜子永远不会对你投去异样的眼神。

    “新闻”的定义其实就是一种期待,我们不期待这条新闻 ——罗京走了。

    拿什么记住你,我们的罗京

    余华曾经说过: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人们都说2008年是个多事之秋,雪灾、地震、金融风暴,天时地利人和没一个顺心的。谁知2008年这一页翻过,温暖似乎来得还是少了些。我知道我这样说也许有些悲观,那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娱乐圈。娱乐圈是个无形的圈,你很难界定它的边缘究竟在哪,我们每一个人更像是在这个社会里游荡着,寻找着,记录着。

  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也许很难用娱乐圈固有的方式去解剖他。也许这两年,或者说是最近这几年,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曾经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些人的离去,甚至这些人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交集,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罗京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我们,至少我本人,很难用一个娱乐记者的身份去探讨今天的话题,我只能重新回归到那个曾经坐在电视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机前观看新闻的80后生,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嗟叹一位长辈的离去,或许我现在能做的所有都只剩望洋兴叹。

    这样来说,我更愿意接受开头的那种说法,有些人走出了我们的时间,生者仅仅是暂时停留在不可逆流的时间里,而和那些人比起来,我们的时间少得极为可怜。所以,请敬畏。

罗京是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人队伍的领军人物,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采编部播音组副组长,播音指导。

  罗京生平:

  1961年5月29日,出生于北京,祖籍贵州遵义。

  1979年在北京酒仙桥二中高二理科班就读。

  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同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

  2003年当选全国十佳岗位能手。

  2004年到2008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期间他先后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并享受央视特殊津贴。曾获国家语委、全国语音文学工作先进工作者,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08年8月2日,担任第140棒火炬手,在此之前,罗京已在央视的体检时被查出患有淋巴癌。

  2008年8月31日,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之后进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治疗。

  2009年2月,转入307医院继续治疗,3月份罗京的检查结果癌细胞已经得到抑制,但并发症十分严重,当时医生仍然对罗京的治疗情况非常乐观;

  2009年6月1日,病情突然恶化。

  2009年6月4日,全国知名的专家都汇聚到307医院进行会诊,终因严重并发症引起心力衰竭,但最终抢救无效。

  2009年6月5日早晨7点05分去世。

  2009年6月11日出殡。

                                (图文均取自网络)

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

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罗京:天堂里的声音不要感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