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人也变懒了。总想忙里抽闲写点博文,可关键时候总是懒惰占了上风,一次次地得过且过。
最近,陆续收到了几张稿费单,一百多的只有一张,余下的几张都是十几元或几十元的,加起来大约二三百元吧。前一段时间,偶有一二篇文章见报,心里当然很是高兴。
稿费来了,又是高兴一番。虽然数目不大,毕竟是一点点物质上的奖励,是对个人劳动成果的肯定。
对于像我这样手头并不宽裕的人来说,这一点稿费来得还是及时的,说是雪中送炭并不夸张。
在这个冷酷的冬天,当我顶着寒风赶到邮局把汇款单兑换成人民币时,才体会到工资以外的这点额外收入是何等来之不易。毕竟,能够收到稿费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沾沾自喜也是可以原谅的。
写作需要一种信念,需要一份执着。而对于耐性不足的我来说,一直在文学的殿堂外徘徊不前。
文学作品的问世形成了一条“生产流水线”。每天,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所谓的网络文学也是异彩纷呈。在这个生产文学作品的“大车间”里,无数台机器在不停地“运作”,“产品”层出不穷、铺天盖地,让读者眼花缭乱。可细细读下去,有新意的作品并不多见,大多数作品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千篇一律的重复感。当然,《人民日报》、《扬子晚报》、《新华日报》等知名报刊不乏精品文章,让人百读不厌。
当今社会,能够扎根于文学土壤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视文学为生命的人也不多见。在文学贬值的今天,人变得浮躁了,变得功利了,变得冷酷了,谁还有心思静下心去阅读?
所以,我一直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当成自娱自乐的消遣,不曾有过分的奢求。
面对文学贬值的现实,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只能是孤芳自赏。我也是。
每个人都想收获成功。对于我来说,稿费的诱惑还是存在的。
如果能隔三差五地发表文章,岂不是更好?
我等业余爱好者跟“专业写手”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写手们给自己下达了写作的任务,也确立了文章发表的奋斗目标,写作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我认识的写手当中,有些人的稿费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也是令人羡慕的。一个月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稿费收入真让人眼谗,可这是人家的本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写作是何等艰辛。能有那么多的文章见报,能收获那么多的稿费,背后所付出的辛劳也是巨大的,喜欢码字的人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
不要让写作成为一种负担。博客是我建的另一个小家。空闲时路过,就登录小憩片刻,会一会久违的朋友。
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悟,想写的时候就写,想唱的时候就唱。我心足矣。
(注:此博文发表于文学期刊《石榴》杂志2008年第六期)


《石榴》杂志2008年第六期目录
·卷 首 语·
记忆中的一场雪◆周
礼1
·精品展厅·
喊一声沂河淌
(组章)◆孙陈周4
·长篇连载·
妈祖·海峡和平女神◆林庆隆6
·小说长廊·
走出你的眼睛◆杨秀珍20
智齿与蝴蝶◆常
虹25
电梯直达◆孙红红29
·散文大观·
稿费◆周善来30
笑对人生◆洪彦祥31
在阳光中永生◆葛
闪32
冬日私语◆寻
枫33
微笑的花◆舒思寒35
溜冰场上的笑声◆胡玲玲36
剪不断的乡愁◆回来我的爱37
宿迁的电话区号是多少◆朱
荪38
真爱无痕◆张兆军39
家乡的路◆曹成华40
留住美丽◆彩
虹41
生命中的贵人◆李剑红42
那小子真帅◆黄辰蒋玥 43
·情感驿站·
那一夜,月华如水◆周海燕44
·沭河风情·
“震泰”三宝◆江
瀚46
李汝珍和沭阳的“石榴仙子” ◆许振贵
47
·博文选读·
值得敬畏的麻雀◆流洋河48
怀念家驹,怀念逝去的青春◆冯驿驰50
蝴蝶沭河石50
·灯下品茗·
语言的味道——序章彦文小说集《温柔的逼供》◆袁沭淮58
于爱的明媚处思索开去——读张佐香的散文◆邢海珍60
生命的符号——序李锦宁散文随笔集《记忆的沙漏》◆韩华林63
·诗词之页·
孙述俊◆周守贵◆李从付◆尤新亮◆魏 鹏◆刘 宇◆田 甜◆张海浚◆鲁霞
虞姬故里香◆曹成华55
礼赞家乡楹联选◆高树军56
我们是新时代的村官◆孙康宁
周向明57
我的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