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中见谦让
不久前,在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时,一位高年级班主任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在谈到班级管理的细节时,这位班主任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最近由于天气酷热难耐。往往是早晨送来一桶水,还没到第三节课就空空如也。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送水工送来了一桶水。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早就饥渴难忍的学生拿着各式各样的空瓶子一窝蜂似地拥向饮水机,个个想争着喝到第一口水。有的甚至想通过喝水的高效率实现多喝一点的“企图”。于是,教室里面开始乱起来:力气大点的,在饮水机旁站成“马步姿势”,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个子高的,利用身高优势将空瓶子举过头顶,准备实现“超越”梦想。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同学们叫嚷着、拥挤着,争先恐后、互不相让。见此情景,这位班主任当即介入其中,“维持”现场秩序。她让不想排队的几个同学靠边等待,并且告诉其他同学在倒水时要考虑到别人,只能倒半瓶水。见老师站在旁边监督倒水,现场混乱的秩序开始好转,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井然有序地倒水,并且按要求只倒半杯水。刚才争先拥挤、不想排队的同学只能挨到最后才倒水喝。结果一轮下来,每个同学都喝到了水,且原本不够喝的一桶水还有剩余。然后,这位同行又利用喝水这件事对刚才拥挤的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在喝水的时候心中要想到他人,要学会谦让。同行的教育引导体现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可以说恰到好处。
其实,这位班主任谈的“喝水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班级都存在。因为最近天气越来越热,学生每天都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学校有八十多个班级、几十个办公室,运水工每天开着三轮车,一趟趟将满车的纯净水运到学校,再分到各个班级和各个办公室。送水工的工作量非常大,也非常辛苦。但是,只有一名运水工送水,明显忙不过来。各个教室的纯净水供应不足,很多时候,教室里面都是空桶。
前些天,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景。我来到教室,恰好碰到送水工送来了一桶纯净水,不少学生拿着空瓶子争着去倒水。争抢喝水造成的混乱场面随之出现。以往,我都是抱着同情心理,常常“争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次我忽然想起同事介绍的“疏导经验”,于是赶快叫了“暂停”:我要求所有人都到自己位置上坐好,然后由班长点名,一个一个到前面来倒水,而且规定每人只能倒半瓶水。班长是个女生,头脑也很聪明,怕男生说她办事不公,所以总是先叫一名男生,再叫一名女生上来。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点到名的同学排着队伍,开始井然有序地倒水喝了。
教育无处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就是要注重细节。班主任工作不是抽象的,而是细化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们时常见到有些年轻的班主任因为没有管理经验,班级管理很不规范,导致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较差。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某些细节缺乏足够的重视。
“融四岁,能让梨”。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岁的孔融都懂得谦让,都晓得关心他人,对于高年级的大孩子来说,更应该做到。事实上,现在有不少孩子缺乏爱心,不懂得谦让是美德。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是为人师者的职责所在。班主任要做到眼亮、腿勤、嘴碎、心细。班级管理就是要抓反复、反复抓,从平时抓起,从小事抓起。事实上,班主任工作无小事,事事皆可育人。看似一件小事,如果处理到位,抓住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节中见谦让,合理的规则才能确保公平、公正,这让我联想到了“和尚分粥”的故事。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对教师来说,教育的时机无处不在,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