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撑起德育一片新天地

(2007-09-25 23:39:4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教育

教师

德育

论文

职场

校园

分类: 教育札记
 

撑起德育一片新天地

       ——小学阶段德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期,也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有利时期。此时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思想状况极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我校德育课题组就小学阶段德育的现状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召开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小学阶段德育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及召开座谈会,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一)喜好感官刺激

    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平时最爱看动画节目;31%的学生平时经常看卡通漫画类图书。

   (二)以自我为中心

调查发现,公交车上4%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有6%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不愿意主动帮助家长。

   (三)情感淡漠

    调查显示,有6%的同学觉得父母很烦,不愿意主动与父母交流;有8%的学生曾经在校内外看到教师却假装没看见。有了烦恼,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3%;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并不快乐。

   (四)缺乏责任感

    调查发现,13%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后会推卸责任;有5%的同学很不情愿参加值日;当作业未完成时,有4%的学生会选择撒谎。

   (五)自我约束力差

    调查显示,有14%的学生会闯红灯;外出旅游,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吃完的果壳随手乱扔的同学有4%;29%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 12%的同学上网会聊天。

二、原因透析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照顾,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政策,造成孩子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3、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意见不统一或有某些不良习惯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造成负面影响。

   (二)社会因素

    1、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良的影视、录像、书籍、广告等会让一些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校园周边的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三)学校因素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

    由于没有制定层次性的德育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校能循规蹈矩,可出了校门就会我行我素,从而形成双重性格。

    2、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容易忽视同情与爱心、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的引导与感化。

    3、德育方式缺乏可行性。

    首先是缺少整体规划。其次是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再次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主渠道,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功能

    1、抓好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因此,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他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强调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受益终生。

    首先,要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小学生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校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习惯养成教育宣传周,制定科学全面的《小学生礼仪规范》,利用晨会和班队会向学生讲解,让小学生熟记于心。

    其次,要加强监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时时抓、事事抓,反复抓、抓反复。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转变成习惯遵守和自觉遵守。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学生都能自学遵守《小学生礼仪规范》。

    第三,要构建立体德育网络。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家校携手共育蓓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民族自豪感

    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我校通过开展演讲、征文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成为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3、重视实践育人

    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我校开展了“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工厂,接触大自然,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他们实实在在地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动手动脑,实实在在地合作解决问题。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留下认识的痕迹,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学着去理解、内化“德”的规范,体会、履行“德”的要求,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4、让关爱充满校园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成为一个新课题。教师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晨会和班队会开展主题德育活动。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校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爱心帮扶活动,班主任及课任老师与“留守儿童”或经济困难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关心照顾这些“特殊”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给他们送去温暖。对学习后进生老师要坚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

    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是德育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医生”,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要求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

   (二)打造德育链,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两翼功能

    1、家庭德育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首先,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行为和心态、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正视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2、社会德育

    首先,改善小学生成长的社会媒介环境。要根据当代少年儿童发展需求来设计媒介内容,并重点考虑如何使少年儿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资源,以法律手段来净化少年儿童所接收的媒介内容。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成为主角,鼓励少年儿童说出他们真正的意见,不要将成人意见强加给少年儿童,使之成为成人“操纵”的对象。

    其次,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很少考虑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识和能力,要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的社区文化环境,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复合型的活动和发展空间,带领学生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建立一个多样化的精神家园,以满足儿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形成有效的导向机制,帮助孩子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去鉴别、选择,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撑起德育一片新天地


 我的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忏悔
后一篇:校领导讲话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