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照片里的记忆——邯郸国棉三厂往事回忆

(2023-12-27 16:01:34)
标签:

邯郸纺织的历史回顾

散文

杂谈

邯郸国棉三厂

分类: 生活札记

 忆身边经历的趣事,讲过去发生的故事,纪念那些努力奋斗的同学、同事,感恩那些默默奉献的亲人、朋友。

             邯郸国棉三厂往事回忆(一)

图片

     这是一张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老照片,是厂里新产品开发处翟处长(前排左二)退休时拍摄的纪念照。

      这张照片中的三位女性,在国棉三厂非常有名气,都是女中豪杰。她们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姜厂长和翟处长还是我的校友(天津纺织工学院)。我刚到三厂时,她们分别担任技术、计划、和新产品开发处长,是国棉三厂的中坚骨干,也是我非常尊敬的长辈。

      我调到三厂之后,分配到技术处,姜厂长(前排右二)是我的直接领导,姜厂长对我非常的信任,到技术处不久,就让我担任纱场工艺员兼任棉检室主管。当时,棉检主管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不仅要保证生产配棉质量稳定和用棉量高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要和经营原料处打交道,要控制采购棉花的质量和监督采购棉花的价格。那时棉花采购价格由棉花品级和长度及国家相应定价决定(见备注)。而棉花品级长度的确定,原则上是由棉检决定,因而采购棉花的定价权,理论上棉检说了算。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原料处的采购员大多数也拥有棉花品级评定资格证书,甚至有些采购员就是从棉检室走出去的高手,原棉品级谁说算,相当有争议。我虽是棉检主管,但对棉花品级认定,并没有权威性,好在我的理论水平扎实,对于原料采购员和棉检品级认定员之间的争议,我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解释,为棉检认定人员撑腰,几次较量下来,棉检的品级认定逐步得到原料处的认可,同时,我又负责纱场工艺,可以结合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选择品级一般而内在质量好的棉花使用,降低了原料采购难度,因而棉检和原料处的关系也融洽很多。姜厂长对我在棉检的工作非常的支持和认可,并且不断把技术处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给我,这也让我可以从姜厂长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为提升我的纺织专业技术水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姜厂长负责全厂的生产管理,我负责技术处的日常工作,仍然是我的领导,姜厂长对我在企业的进步和成长帮助很大。

     翟处长是她们三人中,我最早认识的人,在职大当老师时,职大聘请翟处长当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参加学生的毕业答辩,因而和翟处长相识。翟处长在企业负责新产品研发工作,她是纺织工艺技术方面的专家,我刚到企业时,喜欢做纺织工艺试验(主要为了写论文),经常去翟处那里请教,她给予我许多帮助,让我在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设计方面的水平提升很多。新产品开发处还管理企业的微机室,那时棉三微机室的装备水平在邯郸市是顶流的,当时最先进的IBM386台式机有好几台(几万元一台),市内许多大企业和高校的微机室都眼红,微机室更是人才济济,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就有好几人,棉三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市里也是名列前茅。翟处长对微机室的管理非常的严格,闲人免进,未经批准,非微机室人员不能使用微机。我非常喜欢计算机编程的,上大学和在职大都没有条件实践(都是单板学习机)。我向翟处长提出申请,想借助计算机进行原料优选和工艺设计,她非常支持我,让我成为企业少数非微机室人员可以使用微机的人之一。
 

     计划处的王处长(前排左一)是她们三人中和我最亲近的人,她和我父亲非常的熟悉,都是企业的老计划(我父亲曾是国棉四厂的计划处长)。计划和技术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最重要的两个部门,也是企业最忙的两个部门,计划处长、技术处长及相关人员,每天都要去车间从前到后转一圈,计划查看供应情况,技术了解质量波动情况。理论上,生产什么由计划处安排,而能不能生产技术处说了算。计划处看似权力很大,实际上非常的“受气”,那时,企业刚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竞争,生产什么品种要听经销部门的意见,经销人员依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下订单,但一些经销人员并不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因而,一些订单很难落实,计划处长一方面要听经营副总的指挥,一方面又受生产副总的管理,因而,王处长需要经常在技术和经营之间协调。王处长是一个脾气相对温和的人,很少发脾气,对我也非常的好,我刚到企业当工艺员,需要申领计算器(企业的所有计算器都由计划处管理,退休时,要把使用的计算器交回),王处长让领了一台新的多功能计算器,同事很是羡慕。我在技术处当工艺员时,经常做工艺试验,许多试验都需要计划部门配合安排机台,计划处从来没有提过异议。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已经退休了,但过去发生的故事和一些难忘的记忆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那个年代值得我们回忆,她们及所有在那个年代为企业奉献付出的人们,都值得尊敬。
 


 

   备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棉花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棉花的定价仍然是国家确定。国家制定棉花品级认定标准,棉花购销双方必须依据国家标准确定的棉花的品级,决定棉花价格(主要是为了保护棉农的利益,当时是卖棉难)。每年新棉花上市前,国家会颁布新棉花品级标准样本,棉花加工厂和纺织厂对照棉花样品,确定采购(或销售)棉花的品级。棉花品级分七级,一级最好,七级最差,一至五级为纺纱用棉。国家明确不同品级的棉花价格(指导价)。棉花长度(主体长度)也是定价依据之一,棉花长度以2毫米为一个级差,长度越长,价格越高。一般细绒棉的长度范围为25-31毫米。当时棉花的品级认定依据,主要依据色泽和手感,然后对照标准样本确定,都是感观检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