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人的纺织记忆
邯郸是一座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的古城,但新中国成立初期,邯郸城已经变成“邯郸镇”,很小很弱,市区人口仅区区几万,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和商业基础。 一九五零年,邯郸棉纺织厂建设(后来的邯郸国棉一厂),拉开了邯郸城再度崛起的序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振兴经济,国家计划在华北地区建立一个大棉纺织厂,1950年纺织部考察了邯郸、安阳、峰峰、武安、大名等地,决定在邯郸和安阳之间选择,时任中央财经委主任的陈云同志批示“建在邯、安均可,我意邯是老区,建在邯为宜。”邯郸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从此诞生。
邯郸棉纺织厂(国棉一厂)的建设,为邯郸纺织行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强的基础,1956年,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蓬勃发展,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纺部决定在邯郸建设一家大型纺织印染联合企业,中央部属企业——邯郸纺织印染联合厂建立,使邯郸成为国家建设的五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
纺织联合厂的建设,拉开了邯郸纺织工业崛起的序幕,也开启了邯郸再度辉煌的序曲。这座三千多年不曾更名的古城又重新焕发了青春。为了帮助邯郸纺织基地的建设,当时的纺织部从上(海)、青(岛)、天(津)及沈阳等地,调拨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支援邯郸,这些人不仅把纺织技术带到了邯郸,也把天南地北的文化带到了邯郸,让邯郸城不仅有三里铺、苏曹、北关、南程庄这些传承下来的地名,同时拥有了永和里、永平里、永华里、跃进里这些带有大城市气息的新地标。
为了配合纺织基地的建设,国家调配了许多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来到邯郸,组建了建筑企业(邯郸建工集团的前身),为纺织厂建设生产厂房和配套的生活区。为了给纺织厂提供电力和蒸汽,原国家燃料工业部,决定在邯郸建设热电厂(邯郸市热电厂诞生),电力行业的人才也从全国各地来到邯郸,为邯郸的电力事业发展做贡献。为了纺织厂原料的进出便捷,修建了铁路专用线,从而也带动了邯郸物流运输业的蓬勃发展。
纺织联合厂建设初期,规划了一条东西大道,道北是生产区,道南是生活区,而今也这条大道已经成为邯郸市贯穿东西最著名的大路——联纺路。邯郸市最有标志性的中华大街,其最初北部的起点,就在纺织联合厂建设的联纺路上。纺织厂的生活区就集中在中华大街的两侧,纺织工业局(纺织集团公司)的办公大楼就建在丛台公园旁边。
为了解决职工孩子的上学问题,各纺织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子弟学校不仅招收本企业职工的子女,企业附近城镇的孩子也可以在子弟学校接受教育。学校老师大部分是企业拥有较高学历的专业人员,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老师不仅教孩子们知识,也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志在四方的远大梦想。
邯郸纺织总医院,曾经是邯郸最好的医院之一,和地区医院(现在的邯郸市中心医院)、邯郸市医院(现在的邯郸市第一医院)并列。不仅为纺织系统内的职工和家属服务,也为企业周边的邯郸百姓服务。
邯郸城里的老人都不会忘记邯郸纺织对邯郸的发展和建设做出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纺织企业效益好,安排就业人数多,邯郸纺织系统及相关企业,最多时拥有的职工近十万人,邯郸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和纺织有关联。纺织行业最辉煌的年代,邯郸市三分之一的GDP是由纺织人创造。邯郸城如今的辉煌,离不开邯郸老一辈纺织人曾经的付出和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