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双减”政策之下的新学年有什么期待?
(2021-09-01 16:33:15)
中小学“双减”政策之下的新学年有什么期待?
全国的中小学九月一日都正式开学了,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放松之后,这些出笼的“神兽”终于又要回笼子里安静下来了。新学年等待他们仍然是学知识长本事,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旅充满光彩奠定基础。对这些孩子而言,一个好消息是国家针对中小学教育出台了“双减”政策,他们明面的上作业少了,他们的在校的课外活动时间多了。
“双减”政策的初衷很好,但能否实现,效果如何,还要看新学年学生的感受,还要看家长的反映,还要看学校和教师的评价。
从初心上讲,大多数的家长对“双减”政策都是赞成的,现在孩子太苦太累,谁看着孩子沉重的书包都发愁。可是想让孩子成才的家长谁敢让孩子输起跑线上,孩子现在快乐了,未来的前途谁负责。
毕竟现在的教育制度并非完全公平,竞争十分激烈。现在许多地区的孩子上高中都要受到限制,孩子不上高中,连考大学的资格都没有,尽管上职业学校也有前途,但多数有条件的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
现在考大学并非孩子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但考上好大学至少可以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人们不仅要上大学,而且要上好大学,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一线城市闯荡。而想考上好大学,就要首先考上好高中,而想上好高中,必须在中考时考个好分数,因为高中不是划区域上学的,而是以分数录取。分数不够,花钱也很难上好学校。而且孩子如果初中成绩不好,没有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就是花钱上了好高中,也很难再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再想考入重点大学也难度很大。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实现中小学教育“双减”目标的可能性较高,因为这些一线城市的孩子拥有天然的“学区房”优势。他们上大学更容易,考上好大学的机会也多的多。拿北京的孩子和河北的孩子相比,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河北的孩子要比北京的孩子难上十倍、百倍,因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人数多,考生少,而河北则相反。实际上,越是落后的地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重视。而且,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孩子,即便上职业学校,也能够找到好工作,因为他们本身拥有地利的优势,不用为进入一线城市落户和找工作发愁。
教育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实现公平教育还有许多路要走,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家长负担,仅依靠一个“双减”政策应该是不够的,还需要许许多多的配套改革,还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给予支持和关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