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计局长承认工资“被增长”叫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资数据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统计局都给出这样或那样的解释,但是每一次的解释没有承认错误的意思,认为其工资仍然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
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接受著名主持人吴小莉采访时表示,对网友的“被增长”之说给出了明确的回应,马建堂说,数据出来以后,自己就会认真地上网看网民的意见。看到网友说工资“被增长”,“看了也脸红”。马建堂承认,工资统计覆盖范围确实窄了,现在非国有企业、私人企业、个体企业越来越多,具体什么时候纳入统计,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肯定是要往前推进。“我们想如果顺利的话,2008年的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今年我想争取把它公布了。”
马局长的话实际上承认了目前国家公布的工资统计中存在问题,统计范围没有代表性,那么其工资的统计数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其就不能够代表是职工工资。国家统计局在公布数据时,应该明确说明其统计的是部分职工的工资标准,大多数职工的收入并没有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水平。因为目前就业人群中,在国有企业毕竟的是少数,而在非国有企业、私人企业、个体企业中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收入是多少,现在并没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答案,关注民生也应该从统计数据入手。
承认错误是一种进步,我们应该为统计局长为工资被告增长脸红就好,但是单纯的承认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而应该更准确的公布真实的统计数据,毕竟许多决策是依靠数据提供支持的,准确而详细的统计数据是决策正确的基础。现在数据统计不准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时候是意识问题,因为信息现代化让许多不可能性的事情从技术上变成了可能,而不作为或者不想作为成为统计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并非只有职工工资不准,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其它数据也并非没有质疑声音,GPD指标和节能降耗指标都存在着看不懂的情况。
实际上,提高职工工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并不能,只要我们能够保证所有的在职工都有合同保障,所有的职工能够享受“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统计数据还能够不准确吗?问题是许多地区的就业人员并没有合同保障,也没有人给它们上缴三险一金,目前许多地区的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不足一半,这些人老有所养如何实现。
统计数据更应该反映民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统计数据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而可以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统计部门不能总是为政绩工程歌功颂德,统计部门要让“真实可信”、“不出假数”和“统计为民”作为统计人工作的座右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