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城镇职工收入数据不靠谱?
国家统计公布的城镇职工工资总是让普通城镇工人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的实际收入和统计公布的数据差距太大,他们希望得到统计局公布的工资水平,可是他们的实际远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尽管统计局公布数字时,对统计如此之高的工资水平进行了解释,说工资总额是指这些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
统计局的解释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问,对于普通的城镇职工而言,尤其是一些效益不太好的中小企业的职工,他们如何计算也与公布的数据差距甚大,更何况解释中提到的许多“福利”,普通的城镇职工根本就没有享受。
统局公布的工资让普通城镇职工感觉离谱的原因主要要这么几个,原因之一是,现有统计制度和口径没有将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包括在内,而这一部分人为数不少,目前城镇工作的劳动者当中约有1亿人左右没纳入统计范围,而这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比大中型企业单位和外商投资单位,以及机关和事业单位等职工的工资水平明显要低。其次,统计数据显示的是平均工资和增幅,而具体到不同层级和岗位人员身上,低于平均数的大有人在,最近披露出来的金融企业高管的年薪就是一般城镇的普通职工薪水的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高低收入者差距在巨大。最后是行业差距巨大,目前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仍然达到了11:1,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172123元,平均工资最低的木材加工及木竹滕棕草制品业为1566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3.6%;用工最多的纺织业也仅为1622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5.5%,其中纺织行业中可能还有8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统计在内,如果统计在内,差距可能会更加巨大。处于这些行业的职工在城镇职工总数中占的比例非常大,他们的感觉当然是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可思议。
实际上,统计局公布的企业、事业、机关职工工资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机关了,他们2008年的平均工资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应该没有什么水份;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有些水份但是也为大,有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没有能够兑现工资标准;最低的是企业为283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7.0%,尽管是最低,但是水份仍然巨大,只有算是一些大企业和经营比较好的国企职工工资,城镇中的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可能达到上述水平。
国家统计局对城镇职工收入的公布应该严肃和慎重,政府公布的数据应该尽量贴近实际,应该让百姓看的不离谱,要取得百姓的信任。目前一些地区为了显示其政绩,把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统计的过高,其负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城镇中许多普通职工看到这个平均工资水平之后感觉到非常的不公平。
另外,政府对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和岗位之间(高管和普通职工)的差距应该加强监督和制约,要通过税收和相关扶持政策缩小它们之间的差异,让全社会的百姓都感觉分配制度公平合理,是维护社会上多数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