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如何正确解读“调整振兴规划”?
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对纺织工业的作用和贡献了高度评价,会议认为,纺织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纺织工业再次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指出了纺织工业振兴的方向,认为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对于处于困境中的纺织工业而言,这个调整振兴规划无疑是一个十分及时的强心剂,会增强纺织行业的信心指数,对纺行业织的从业人员来讲也是倍受鼓舞,但是对于行业内的所有纺织企业而言,则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因为调整振兴规划不是普惠制,而且调整在先,这个调整不单纯是鼓励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而且还是产业布局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意味着许多纺织企业可能在这调整振兴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能耗高、污染重、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将退出历史舞台。
那些纺织企业将是这次振兴规划的最大收效者,调整振兴规划中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纺织行业中所谓的“优势”企业,就是目前仍然有赢利能力的1/3纺织企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2/3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目前在我国,真正赢利的纺织企业实际上只有三分之一)。而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为扶持优势企业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我们有三分之二规模以下的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比较大,有900多万就业人员,因为他们在给规模以上的企业加工,规模以上的企业市场受到影响以后首先影响的就是这部分加工的企业,纺织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救活了,规模以下的中小加工企业才能生存,就业问题才能解决。
明白了这个道理,纺织企业就要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以适应新的形势,如果自己的企业是“优势”企业,就要抓紧时间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调整和重组的步伐,使企业变“大”变“强”,“大”不是规模大,而是指市场占有率有大,“强”不仅是指资本优良,而更主要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中国的纺织行业的目标仍然不能把目光集中到国内,依靠国内的市场是不可能振兴中国的纺织工业,如果优势企业不抓住机遇,可能就会优势不存。如果自己的企业不是“优势”企业,面对如此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一定要向优势企业靠拢,中国的企业整合必须加速,不仅钢铁、煤炭、电力需要整合,同样轻纺企业仍然需要出现多个巨无霸型的领头羊企业,这不仅需要优势企业的积极性,劣势企业也中积极配合。否则国内企业相互残杀,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的纺织行业丧失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利益。而一些中小纺织企业需要的是等待,因为调整振兴规划并不会让他们马上受益,他们需要的龙头企业的提携,需要紧跟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好自己的调整,随时做好加入到龙头企业振兴的行列之中,当然这些企业最需要地方政府的关爱,如何让它们熬过严冬对地方政府也是一个考验,毕竟这是未来就业的基础。
所以,纺织调整振兴规划不是一个万能的神丹妙药,出口退税再提高一个百分点也不会改变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和市场萎缩的现实,每个纺织企业都有自己的甜酸苦辣,每个纺织企业如何顺应潮流、逆势而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危中寻“机”,实现企业的真正突围,这需要纺织企业的管理者们做好自己的文章,把握好企业的方向,选择好提供的机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