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市”措施为什么再次失灵?

(2008-09-08 16:28:21)
标签:

股票

股市评论

证券市场

分类: 财经评论

           

           救市”措施为什么再次失灵?

                               --“救市”需要对症下药和坚决果断

 

   股市的低迷让证监会不得不再次出台针对限制大小非减持的措施,尽管证监会不承认市场的低迷是大小非引起的,但是对大小非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证监会这次推出的措施是允许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证监会想利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减持,以缓解大小非市场抛售造成的压力。

   证监会的目的能够达到吗?市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周一股市的暴跌和屡创本轮调整的新低,沪综指开于2210.34点,最低2135.38点,收于2143.42点,下跌59.03点,跌幅2.68%,成交额276.69亿元;深成指开盘7278.67点,最低6980.92点,收于7004.00点,下跌260.20点,跌幅3.58%,成交额123.57亿元。股市的暴跌再次表明股市对证监会的新举措并不认可,如同许多专家认为那样,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证监会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能力和作为,为什么出台的救市措施不能解决股市的低迷,而且措施不出还好,越出维稳措施股市越不稳定。证监会既然想解决股市低迷,既然想维稳股市,为什么不真正从股市的病根治起。

   股市的持续低迷是投资者信心不足,如何让投资者重拾信心是证监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证监会出台的措施和办法让投资者越来越迷茫。救市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不能说进入了市场经济,政府就不能干涉市场的异常波动,美国是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其资本市场出现问题时,政府也会果断出手干预,美国政府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对市场危机的直接干预,目的是稳定资本市场不出现崩溃,目的是保证经济发展不受到损伤,目的是减少国家和老百姓的财产损失。所以讲,救市在任何国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则,尤其是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的中国,政府的作用更不能低估。

   救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前证监会的主席及许多政府官员都呼吁政府救市,说明救市并没有什么政策上的障碍,而且证监会前期也屡屡出台所谓的救市措施,也是想挽救崩溃边缘的股市,让低迷的股市维稳。可是最为关键的是证监会的救市措施不对症下药,不在股市低迷的病根处入手,总是遮遮掩掩的做一些表面文章,看似救市,其实效果全无,而且到了目前,措施不仅不治病,而且副作用越来越大,每一次证监会出台新措,股市就带来新的暴跌。

   目前股市低迷的主要病根是大小非,如何治理大小非是证监会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证监会没有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答案,证监会维护大小非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维护改革的成果,而是让改革成果付之东流,因为任何改革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如同企业改革一样,从承包到公司化治理走了很长一段的路,股改也是如此,实现全流通并没有错,但是大小非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必须解决。

   针对大小非的问题证监会出台了不少举措,但是都是失败的,救市措施为什么总是不灵?证监会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能总是对自己错误的判断视而不见,维护大小非的利益并不是维护国家利益,因为真正的国有大股东(大非)的减持欲望并不强烈和可以控制,不减持并不需要交暴利税,就是征收了暴利税也是要上缴国家,也是为全民造福。而且征收暴利税是为了抑制大小非们减持,让他们树立长期投资的价值观,让他们把企业搞好,通过分红收取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