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模式不是解决大不非的良药
----
“三一重工”模式只是企业的自我炒作
“三一重工”为大小非的持有者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但是在资本市场上榜样的力量并不是无穷的,在资本市场中利益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三一重工”主动承诺不减持是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采取的措施,完全是一个案,其自愿锁定自己持有的股票也是为了维护自己企业和自己的利益,并不是为了救市,“三一重工”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在资本市场慈善家是生存不下去的,“三一重工”的行为值得表扬,说明他们公司的大小非的持有者是理智的,对自己的企业发展是有信心的,说明“三一重工”在倡导价值投资的理念。
“三一重工”的模式并不可以复制,因为它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对于其它上市公司而言,并没有义务遵循“三一重工”的模式,如果和“三一重工”有相同的理念,其虽然没有公布锁定也不会轻易减持,另外做为上市公司而言谁也会轻易把自己放在的一个冒险的境地,因为自我锁定会使自己的企业丧失积极应对市场瞬息万变的能力,如果自己需要资金怎么办,如果股市暴涨怎么办,所以,即使许多的上市公司与“三一重工”有相同的想法,也不会像“三一重工”一样轻易表态,实际上,“三一重工”也有自我炒作之嫌,当然这个炒作是为了增加股民对“三一重工”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一重工”的模式得到市场的广泛表扬(尤其是专家和市场评论家),但是市场对“三一重工”的反应并没有那么热烈,股市在“三一重工”宣布锁定自己持有的大小非以后,股市仍然出现了暴跌(周四的暴跌),虽然暴跌并不是“三一重工”的消息引起的,但是说明了其对股市的回暖作用并不大,最近股市的暴涨暴跌都是因为油电价格在发挥作用。
但是为什么人们炒作“三一重工”模式呢,因为人们仍然认为大小非解禁后的抛售仍然是股市回暖的最大杀手之一,而对大小非的减持目前无论是资本市场的管理层和我们的一些御用的经济学家都没有拿出好的解决办法,在大家都无计可施时候,“三一重工”的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精神自然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可是人们一定要明白“三一重工”的模式不可能得到股市中大小非持有人的相应。所以,“三一重工”的行为成为不了解决大小非减持的良药,其作用只是能够说明在股市中价值投资的理念并没有完全丧失。
解决大小非减持的问题还需要在政策上取得突破,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不可能通过大小非持有人的自觉行动而得到解决,在没有政策的引导下“三一重工”的模式很难遍地开花。许多大小非的减持都有其自身利益在里面,如许多国有控股企业的减持,他们也知道现在减持并不是最佳时机,但是由于其持股成本极低,减持就意味着利润的实现,在现有考核制度的框架内,他们不会考虑其长远效益,只要有利润他们就不会放弃减持,因为现在实现的利润成绩是自己的,而以后资产是否可能升值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没有制度的制约只要有利润其减持的决心就会变。另外许多对于自己持有股票企业没有信心的大小非们更是见利就逃,因为逃晚了可能会血本无归,为什么许多公司的这管宁可辞职也是套现自己的股票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都不关心自己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可能为股市中的股民创造利润吗?
所以,资本市场的管理者还要尽快研究出台针对大小非解禁抛售的有效措施,虽然油电调价给股市注入了一只强心剂,但是其药效能够坚持多久还有待检验,但是股市不能总是依靠强心剂维持,而是需要真正解决问题,解决了“大小非”的问题,就可以消灭一个制约股市回暖的隐患,就是为股市由熊转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