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理财资本市场股市证券市场 |
分类: 财经评论 |
股市上周五创造了这一轮调整的新低,随着中石油的破发,股市大幅下挫,最后沪市收于3094.7,跌幅3.97%,而且周跌幅也创造了自1996年以来近11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股市的暴跌让许多人无言以对,从去年10月创出最高点6124点之后一路狂泻,在今年连续跌破被管理层视为政策底的4000点和被机构投资者视为市场底的3500点,最低探出3078点,跌幅达到了惊人的50%。可是面对这样的股市行情,我们的资本市场的管理层为什么仍然能够无动于衷呢?
也许资本市场的管理层认为他们已经做了工作,如不断的批准发行新基金,放缓了一些上市公司的上市步伐等,可是这些措施取得成效了吗,没有取得成效为什么不采取更为果断有效的措施呢?
也许是否救市的讨论影响了管理者的决策,前些日子关于“救市”与否的大讨论相当热闹,热闹过后股市还是照常的跌,专家和学者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反对政府“救市”的人,虽然他们的行为间接的促成了股市的暴跌,可他们自己并没有因为股市的暴跌而遭受任何损失,既不会因为说错话而丢掉饭碗,也不会股市市值缩水而蒙受财产损失,他们估计都不会去中国这个非理性的股市中进行投资的,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中国股市的特点和特色。
谁是这轮股市暴跌的最大受害者?当然只是在股市中购买股票的投资人,尤其是一些普通的中小投资者,他们的财产损失是真实的,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挣到的钱投资到股市,希望能够得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财产性收入,可是我们的上市公司并没有给股民应该有的投资回报,同时股市的暴跌不仅没有能够让投资者的财产保值增值,而且投入的资金大幅缩水,股民不是被深深套牢,就是在割肉出逃中弄得是遍体鳞伤损失惨重。
而我们的上市公司虽然也在这轮股市暴跌中市值大幅缩水,但是对企业的影响不大(最多是企业的信誉),钱已经圈到手,股市涨跌只是虚拟资产的变化,并不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增减,所以,我们的上市公司上了市以后就不太关心股票涨跌了,尤其是央企蓝筹,考核企业的经营者的是利润指标而不市值的高低,中石油中跌破发行价并不会影响其董事长的升迁和工资的多少,所以中石油不会出手救市,而宝钢集团也会为了眼前利益任意抛售“大小非”,而中国平安的老总们更没有因为平安股价的暴跌而不好意思拿走他们的上千万的年薪,股市的暴跌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来就没有进过他们的法眼。
一些机构投资者他们本身就是“炒家”,虽然他们在股市的暴跌中也没有取得什么效益,但是他们的炒作还是从一些普通股民手中红抢走了不少带血的筹码,所以,他们当中也有一些是股市暴跌的帮凶。另外就是许多机构投资者手中的资金也是筹集来的(如一些基金公司),炒股亏损了也不心疼,毕竟钱不是自己的,炒作输了,最多换个位置还可以照常“炒”。
当然中国股市的暴跌和资本市场的混乱最高兴的外国的政客和金融大锷(外国的政客和金融资本是分不开的),一些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耿耿于怀,它们是想方设法阻挠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从最近支持藏独和奥运圣火传递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真面目,他们不仅希望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上赚取高额的利润,在我们的出口产品榨取我们的“血汗”(把价格压的很低),而且还要给我们的资本市场带来混乱,给我们的生产制造麻烦(原材料涨价和设置贸易障碍)。如果把西方的政客和金融大锷当成慈善家和救世主,我们就会大错而特错,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拯救全人类而是为了维护他们本国的利益,而他们的投资也是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股市的暴跌受到伤害最深的是股市中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而股市中最无助的也是这些中小投资者,他们的声音是那么的弱小,他们的力量是那么分散无力,那么谁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呢?当然是资本市场的管理者,当然是我们的政府。
政府高层和重要的媒体评论都要求我们的管理层关爱资本市场,都表示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是政府的责任,可是做为政府责任的执行者,资本市场的管理层还拿不出解决资本市场“非理性”波动的措施难道不是失职吗?
股市跌到了这个程度,无论是谁(“救市”的反对者和赞成者)都不能认为是正常的,既然是非理性的暴跌,就需要非常规的办法解决,“救市”只是一个形容词(不要在这个总是在这个词上做文章),其宗旨是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恢复资本市场的“理性”,就是让投资者对中国的资本市场重新树立起信心,让想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投机“炒作”者无机可乘。而这个责任就压在了资本市场市场的管理者身上,今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发表文章,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爱国,希望资本市场的管理者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爱国热情,而股市的能否迅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是检验资本市场管理是否作为的最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