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减持为什么可怕?
----如何制止“大小非”的减持冲动?
宝钢疯狂抛售解禁股,更一次验证了“大小非”对股市的冲击力,随着“大小非”的进一步的扩大,持有“大小非”的股东们成了决定市场兴衰的主力,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可能无力阻止“大小非”股东减持带来的冲击。
“大小非”解禁是怎么一回事可能有许多普通的股民不太清楚,就是知道“大小非”概念的人,也未必知道它的厉害。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使上市公司的股票实现了全流通,但是这些非流通股上市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限制和比例限制,达到了规定的时间股票就可以自由流通(解禁),持股超过5%的是大非,持股低于5%是小非,大小非之间的解禁规定并完全一样(解禁时间和抛售比例)。
全流通本是一件好事,更能够体现所有股东之间的公平,但是在中国目前以投机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股市中,“大小非”的解禁必然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股市波动和低迷的时候,他们的破坏力自然就不可估量。
为什么“大小非”减持非常可怕,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们的持股成本很低,他们都是原始股东,手中的持股成本远比一级市场中的申购者持有的股票成本还低,更不用说二级市场中高溢价购买的普通股民了,这让他们在抛售时没有成本的压力,无论股市低迷还是狂热,他们都是能够盈利的。二是他们多数为法人股东,眼前利益高于一切,对价值投资并没有信心。至于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而言,更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当流动资金紧张时,减持部分股份既不影响大股东地位又可以解决企业所需流动资金,何乐而不为。所以,他们在抛售股票时不会过多考虑市场机遇,更不会考虑减持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自然也不会考虑对股市杀伤力了。
从宝钢的疯狂减持就可以看到“大小非”解禁后对股市带来的伤害,尤其是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拥有大量筹码的“大小非”们减持行为会变得更加疯狂,因为他们缺少成本的压力和制度的约束,他们对企业是否有长期投资价值最清楚。但是从市场原则上讲“大小非”们的减持行为并没有错,在市场上谋取最大利益是商人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无商不奸,否则他们都去慈善事业去了),而能够制止住“大小非”减持的冲动,只能是让他们看到资本市场的未来有更大的利益可以获取,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国资委的动态监控)和证监会的道德宣传是解决不了“大小非”疯狂减持的冲动。
“大小非”解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小非”减持冲动这个问题,资本市场的管理层应该从解决资本市场价值评估体系上入手,从如何改进保护资本市场上投资人利益的制度上入手,尽快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让投资人和“大小非”们都看到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和希望,这样的话可能“大小非”解禁(以后还有大量的“大小非”需要解禁)对股市带来的冲击能就小一些,投资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可能就会足一些,股市从低迷中走出来的机会就可能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