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经济时评政策法规产经/公司经济生活时评百姓话题财经 |
分类: 财经评论 |
CPI上涨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新闻了,关键是CPI还是在涨多高才能罢休,CPI的上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老百姓的心愿是物价涨的慢一些,工资涨的快一点,可实事并不是如此,现在和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物价(食品和水、电、油、燃气)涨势不减,而且比CPI的涨幅更惊人(食品价格上涨18.2%),可是工资水平统计的上涨幅度不低,但是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而言,并没有感觉到上涨,使工资增幅低于CPI涨幅的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倍增。
对于一月份CPI创新高,国家统计局专家给出了三个原因:春节因素,春节前夕食品类价格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今年春节在2月,价格因素集中反映在1月;1月份我国南方发生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因素;与去年1月CPI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2007年1月CPI涨幅仅有2.2%。这三个原因从技术层面讲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没有说服力的,无论是什么原因,对于老百姓而言是生活支出增加了,而且增加的支出以后并没有降下来的希望。
实际上,从去年5月开始,物价就开始高速持续上涨,而且增速不减,未来CPI是否能够控制的住,上述三个因素不存在了(春节过了,雨雪停了)是否物价就能够稳定下来呢?从现在的分析看,物价的上涨步伐仍然不会停下来,就是统计局的专家乐观的估计,随着下半年的国家调控政策的落实,CPI上涨的幅度可能会降下来,涨还是要涨,只是涨的慢一些。
面对控制不了CPI上涨,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控制,虽然一些专家说CPI上涨是经济发展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者认为CPI上涨可以理顺中国的物价体系,农民可以从食品涨价中提高收入,能源涨价也可以与国际价格接轨并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但是,无论怎样说,CPI上涨对普通百姓带来的冲击都要想办法解决。
增加城镇居民和普通农民的收入是应对CPI高速上涨压力的最好的办法,而如何提高人们的收入,又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做障碍,农产品涨价对农民提高收入是有好处的,但是农民纯收入的相当部分是非农收入,也就是打工收入,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加快,这一部分纯农业收入占的比例会更小,至于城镇人口中,有资产性收入的毕竟还是少数(当然收益可能很大),大多数的居民还是依靠工资性的收入。提高人们的工资性收入,是解决CPI高速上涨带给普通百姓冲击的最好办法。
如何提高人们的工资性收入,一种方法就是政府直接涨工资或者给补贴,这一点政府已经在做了,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提高最低社会保障金的数额、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这些受益的只是部分群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如何提高、如何保障,尤其是市场竞争性的行业,它们当中的许多企业用人多而效益不好,所以,政府应该对这些企业给予扶持,否则涨工资的要求和承诺是一纸空谈,因为企业没有效益,承受不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他们会选择破产或关门,这样百姓的生活仍然会没有着落。
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收入人群和高垄断企业的税收力度,通过税收这个杠杆调节收入差距,加大对用工多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让一些中小企业有了活力,才能保证一些普通百姓的收入能够平稳增长,才能承受CPI高涨对他们造成的冲击。
前一篇:股市反弹只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后一篇:股市应该给普通投资者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