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纺织企业应该如何突围?

(2007-10-26 10:15:29)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产经/公司

经济

企业管理

纺织

产经

随笔

经济时评

分类: 企业管理 行业动态 
 
                  中国的纺织企业应该如何突围?
        
      中国纺织的纺织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个过去为国家创造巨额财富和挣得外汇的宠儿,现在正在成为国家削减贸易顺差和要求转变增长方式的治理对象,纺织企业不再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的扶持,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进一步的降低。
      纺织企业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各国的市场上都占据很大的份额,但是其产品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严重制约着中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目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及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纺织企业将再次陷入不能盈利的泥潭。
      中国的纺织企业要想走出泥潭,就必须进行大的转变和调整,在发展思路上和增长方式上寻求突破。具体的讲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上有所突破:
      一、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低成本原来是我们纺织行业竞争力的主要优势,但是现在这个优势正在逐步降低,因为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纺织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千人纱、万人布”的年代已经过去,纺织行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变。如果企业不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采用诸如清梳联、自动络筒、无梭织机等先进装备,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和社会责任义务的落实,人工成本将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同时质量优势也会逐步丧失(人是质量控制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用人越多质量越难控制)。
      二、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由以“量”取胜、以“价”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以“新”取胜、以“特”取胜,过去我们纺织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我们站得产量高、价格低上,如果在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的情况还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显然是不可能生存的下去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纺织企业不断提高我们产品的品质,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不断的强化我们产品的特色与特点,只有这样我们的才能使企业品的价格得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三、加快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纺织大国,但是在产品定价上产有太多的话语权,原因是我们没有自主品牌和统一的对外策略,多数企业小而散,内部相互压价、自相残杀,让外人从中得利。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现在我们纺织行业已经开始了重新整合,如何能够让中国的纺织企业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是决定提升中国纺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集约化的经营才有实力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牌,只有集约化的经营才能组成统一的对谈判战略,增加我们在世界纺织市场上的定价权,只有专业的生产我们才能进一步的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和提高我们的产品品质,只有专业的化的生产我们才能提升我们的产品研发能力。
     四、调整产业布局和坚持走出去战略,纺织行业从大中城市退到农村乡镇,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退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尤其是信息和交通业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转移的速度在加快,谁能在这个产业布局中走的快、选的选的准,谁就会在未来竞争中就可以抢占先机,欧美品牌企业把加工地选择在中国也是这种战略转移考量。同时我们还应该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去劳动力更偏宜、更接近原料产地和更接近销售市场的地方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要做国际化的大企业就必须做好走出去的准备。
      当然,政府对中国纺织企业的突围还应该给予支持与关注,虽然现在纺织行业不能再次成为“宠儿”,但是也不应该成为“弃儿”,纺织行业仍然是中国最竞争优势的产业,也是关系“三农”和保障社会稳定的产业,也是对国家财政仍然有着巨大贡献的产业。所以,国家仍然在出口退税上给予支持,尤其是应该鼓励高档次纺织出口上给予优惠(根据产品不同采用差别税率);取消原料进口的限制(主要原棉的配额制度),增加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鼓励中国纺织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升级,转变纺织企业的增长方式和赢利模式。
     总之,困难和机遇并存,中国认真的纺织企业如果能够认清当今世界纺织业的发展潮流,把握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及早采取行动,中国纺织业突出重围、走出泥潭、再次辉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