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2007-10-09 13:56:00)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时事评论

感悟随笔

经济时评

政策法规

社会热点

时事

杂谈

经济

分类: 财经评论
 
       
                  如何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中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普通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速度则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到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市辖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3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0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353万人,分别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16.9%、18.4%和13.6%,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4.8个、5.8个和0.9个百分点。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差距也是明显的,也是说80%以上的就业人口并没有纳入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内,这些人的生老病死以后由谁负责、谁承担,按照过去中国人优良传统是养儿防老,可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让今天的儿女如何能够承担起这么沉重的社会负担,让家庭承担起社会保障应该应负的责任显然是不符合现实规律的。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的程度,也是我们现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的基石。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喜欢存钱不喜欢消费,难到中国的老百姓不知道享受吗?不是,中国人比谁都能吃,比谁都会玩。只是普通的中国人不敢消费,因为后顾之忧太多,养老的压力太大,看病的负担太重。为什么CPI指数上涨老百姓就心惊肉跳,因为他们存点钱不容易,稍微有点通货膨胀就会使他们手里的钱不再值“钱”了,逼着一些老百姓把保命钱放在股市,以求保值增值,可是中国的股市又是一个炒作盛行的股市,对证券投资一窍不通的股民很可能还被忽悠进去跟着炒作,弄不好就赔个血本无归。
      加速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覆盖全社会的、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副解决贫富差距所带来矛盾的缓冲剂,也是为弱势群体解决后顾之忧带来幸福感的良药,更是促进人们消费观念转变和思想境界提高的物质保证。为什么发达国家的百姓愿意做公益事业,因为他们无后顾之忧,而我们社会的“雷锋叔叔”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进入了市场经济,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同时建立和完善,而国家“福利”却消失了(尽管我们过去的国家福利水平很低,但是名义上还有管),自己的事情都需要自己管,这就造成了看病难、上学难等新的社会热点问题。
        国家也知道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也很大,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也介绍说,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5.52%提高到2006年的11.05%。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不含卫生经费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支出),从1998年的59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4362亿元,年均增长28.3%,增幅明显高于同期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全国财政对“两个确保”、低保和就业的补助支出2006年达1475亿元,是1998年的11.3倍;卫生经费从1998年的41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20亿元。可是仍然是杯水车薪,就全国而言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仍然不大,保障的水平仍然很低,社会保障提供的范围和服务仍然不足。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前些年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国家对此项支出是空白,改革开发以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需要由国家承担的历史包袱和欠账太多,国家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而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我们又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不足,推广不利,只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从立法和制度上强制收缴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保障资金,尤其是对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社会保障工作一直疏于管理和监督。“三险一金”许多企业没有为工人缴纳或者是足额缴纳,另外对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许多没有得到应有补偿的失地农民更是无所依托。
   实际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并不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承担,是国家通过法律和一些税收制度强制企业和个人缴纳各类保险基金,实际上社会保障的成本大部分由个人和企业负担,国家只是负责没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的开支(低保家庭和伤残人等)。目前的困难是我们计划经济时期有欠账太多,当时国家把企业应该给工人养老看病的钱用于了国家经济建设,现在这些人已经退休了,而这些人就应该由国家出钱来承担他们的生老病死的费用。
   如何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历史欠账的问题国家议论了许多次,也知道应该解决,但是决心还不是不大。单纯依靠目前的财政收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显然是鞭长莫及,依照现有财政收入,我们投入比重社会保障的财力的比重已经很大,但面临如此大的社会保障的资金缺口,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国家还要通过其它途径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实际上国家并不是没有钱,我们国家拥有强大的国有资本,国有资产本来就是全国人民的资产,用出售国有资产的资金解决建立和完善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问题是名正言顺,现在股市非常红火,国有垄断企业国有股稍微减持就可以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筹措大笔的资金,问题是国家有没有决心把钱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同时,各级政府还有强制企业和个人缴纳“三险一金”,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让我们的工人权益受到损害,另外还要逐步加快城市化步伐和探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之,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不解决,老百姓就不可能有踏实的幸福感,社会也就很难和谐,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和着力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这远比修一条路、建一个广场更体现政府的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