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xuehanbo
xuehanb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72
  • 关注人气:5,8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保”何时才能够引起国人的真正重视?

(2007-07-08 00:19:32)
标签:

社会热点

环境保护

时事评论

谈天说地

健康

生活

感悟随笔

财经

经济

分类: 时事评论

 

           “环保”何时才能够引起国人的真正重视?

 

        最近新闻又报道了江苏沭阳水污染事情,20万人口面临饮水的危机,而造成污染的原因还是那么简单,是上游企业违法排污所致。
      这一系列的水污染事情让人怵目惊心,据国家环保局公布的信息,现在全国平均第两天就有一起环境突发事件,70%是水污染事故。尤其是今年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
     如此严重的各地水污染危机的连续暴发,说明水污染事故已经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也证明了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不仅使中国的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抑制过度的投资增长,尤其是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过热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结果并不乐观,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最近介绍,今年1至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为近几年同期最高,当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更是增速发展,受此影响全国用电量增长15.8%,增速为近三年最高水平,“这说明经济过热发展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抑制”。
     其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执政思路或者观念有问题,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和那些追求暴利的企业结合起来,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乱上煤电、化工和钢铁等重化工项目,同时为了GDP和税费收入庇护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估计今年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很难完成,地方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冲动目前依然难以遏制。从各地政府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就可以看出,GDP和财税收入仍然是各地方政府追求的硬指标。
   江苏省最近又开会要关停太湖周围上千家环保不达标的小化工、小印染等企业,这些企业本来应该在几年就关停的,而且还有许多企业是近几年新投产的,当当地政府不是不知道这些企业的存在,也不是不知道这些企业环保不达标,只是没有去管理,污染是大家的,而税收和业绩是当地政府的。如果几年前江苏省真的想下决心治理,太湖周边的地方政府真正作为,太湖就不会发生今年的水污染事故,也不会等到2020年才能变清。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的高速增长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而解决这个问题仅靠国务院的红头文件是不行的,靠环保局的区域限批和环保后督察制度也解决不了大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制定更加严厉的“环保”准入制度,让严厉的“环保”准入制度来抑止地主政府的盲目投资,同时向解决山西黑砖窑事件一样,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再来一次“重拳”出击,在全国范围内来一次环境治理大整顿,让地方各级政府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对给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按照严厉的“环保”准入标准,该停的停、该关的关,真正来一次“零点”行动,什么时候达到了环保准入的要求,什么时候才允许开,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其工艺水平,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只有这样,才能淘汰那些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和设备,才能抑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冲动。
      当然有了严厉的“环保”准入制度,还需要有更加严厉的问责制度做保障,让全国人民,尤其是新闻媒体参与监督,那个地方环境治理不达标,主要领导要辞职,那个地方出现环境污染事件,就问责当地的主要领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抑制盲目的投资冲动,只有这样,我们国家倡导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任何良药也不能治百病,抑制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冲动也非一付良药就能彻底根治,但是,为了让我们的资源不再被浪费,环境不再被污染,为了实现我们“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梦想,为了不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遗憾,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没有退路,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必须采取行动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尤其是对水污染的治理更应该当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