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环境保护时评感悟随笔谈天说地 |
分类: 时事评论 |
中国的环境治理问题为什么这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狂热和人们对利益追逐,让许多人都容易失去理智。政府要出政绩,必须要有GDP,一个地方的环境保护的再好,如果经济不发展,当地老百姓仍然不高兴,上级领导也不会满意,自己也不可能得到提拨,所以嘴上说环境重要,但是心里想的还是发展更重要,在实际工作上环境还是要给发展让路,他们也有他们的的理由,没有饭吃,守着青山绿水也要饿死,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
二、法律、法规执行难的问题,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国家有许多政策和条文,可是这些政策和条文谁去执行,怎样监督,依靠环保局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吗,显然不行,它们没有足够的执法能力和执法依据,因为我们对违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事件的处置力度有限,也就是违犯了也没有人去管,要求大家遵守法律,但是不遵守了谁去处罚,怎样处罚,我们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执法主体,环保局显然没有这么大的执法能力。同时,我们的许多法律条文写的非常原则,使操作的随意性非常大(这也是目前我们国家许多法律条文的通病)。
三、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以及技术水平落后。国家虽然统计的投入很大,而实际上真正用在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一线的资金并不很多,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就严重不足,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仍然很低,许多县都还没有污水处理厂,更不要说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乡村。再有就是对污染处理的质量不高,许多工厂有污染治理设备,但是使用率不高,一是运营成本费用太高,另外就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许多环保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处理手段和技术也相对落后。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地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之一,许多地方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虽然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是一个难题,但是也是一个我们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要解决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问题,就必须采取更强有利的措施,下更大的决心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是政府必须要有所作为,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是公益事业,各级政府都要加大投入,少建一些楼堂馆所,少做一些形象工程,把钱多用在建污水处理厂上,把钱多用在垃圾无害化处理上;其次就是要严格执法,对违犯环境保护条例的企业,无论它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有多大也要严惩,对治理不达标的企业,无论是谁都必须关停,对治理污染好的企业一定要给予奖励,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舆论氛围。最后是要想办法使环境治理在经济上要合算,要用经济杠杆调动企业和全社会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和应该,让治理的成本下来,让循环经济转起来,通过治理污染,可以变废为宝,不仅改善环境,还能带来效益,这样大家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积极就会主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