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客看市博客排行炒股炒股博客股票 |
浑水摸鱼。眼看着奥赛康过五关宰六将就要成功上市了,却不料浑水摸鱼摸到了一手屎。
奥赛康由于“老股转让超规模”等原因,被证监会“紧急叫停”。目前事件还在核查中,有关责任人日前都已经被监管层约谈,相关文件也被要求进行逐一核查。
1月12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其中介的中金公司目前处于立案前的稽查阶段,是否正式立案还待定。
1月13日,在奥赛康IPO紧急叫停事件过去四天之后,包括慈铭体检在内的又一批新股,在其申购前夜又再度被暂缓。与此同时,有关新股定价规定的补丁性文件《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也于12日晚间紧急出台。
奥赛康事件可以说坏了IPO新政顺利进行,也暴露出IPO新政的缺陷。
首先:“存量发行”成高价提前变现。奥赛康每股发行价为72.99元,发行市盈率达67倍。贵吗?当然贵,公司每股净资产为3.4元,白菜卖了黄金价。
然而,贵不是问题,问题是,奥赛康充分利用了“存量发行”的IPO新政,打政策擦边球,老股搭新车,让市场难以承受。奥赛康总发行5546.6万股,其中新股发行1186.25万股、控股股东转让老股4360.35 万股。
这意味着,公司本身募资8亿多,而控股股东则可套现约32亿元。可以说,这32亿与上市公司没有丝毫关系,全部进了控股股东的个人腰包。控股股东一次就套现32亿,不仅收回了全部投入,同时将原本要锁定三年的限售股提前以72.99元的高价变了现。
对于老股转让制度的设计初衷,证监会此前已经明确表示,一是避免禁止超募后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达不到证券法要求,二是为了增加流通股比例,抑制三高,减少未来大小非减持压力。奥赛康的发行不仅没抑制三高,而且还让大小非浑水摸鱼提前高价减持了。该股发行方案一出,市场一片哗然只有应声而跌,逼向2000点,投资者不得不选择用脚投票。
其次,中介成了帮凶。奥赛康的发行程序存在严重问题,作为其中介保荐机构的中金公司难免其责。多位投行人士透露,在询价过程中,虽然价格高低均由询价对象自主研究再敲定,但在五花八门的价格面前,发行人和承销商却自己说了算。
这从本次询价结果公告中不难窥见,虽然证监会只要求剔除10%的最高报价,但不少公司都大面积地砍掉了高价,如我武生物剔除了57.94%的最高报价,而良信电器更是剔除了80.46%的最高报价。反观奥赛康,则按照要求的下限去除了12.23%的最高报价,也正是因为这一低比例剔除,最后让奥赛康定出了72.99元高价和老股转让的4360.35万股的吓人比例。而在奥赛康暂缓之后的1月12日晚间紧急出炉的《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也从侧面证实了对于其事件的有关定性。在其首条中便直指“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路演推介过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发行,并依据相关规定对发行人、主承销商采取监管措施。涉嫌违法违规的,依法处理。”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券商自主配售权和投资者自由选择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面临更加严格的行为监管。对于发行“黑幕”,监管部门实施“零容忍”、严处罚,堵住IPO发行各个环节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