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
创业板28位新人的“集体婚礼”,
于2009年10月30日盛大举行,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排场之大,婚宴之奢华,来的亿万富翁之多,收的彩礼之厚,吸引的眼球之众,恐怕能创下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然而,“婚礼”过后“蜜月”恐难甜蜜,“市梦率”
的梦幻也会一夜惊醒。买了昂贵的“过山车”的门票,玩了一次上天入地的心跳后,将踏上漫漫价值回归必由之路。
同创业板上市前连篇累牍的赞美文章相反,创业板首日失控后批评其爆炒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但情绪化的多建设性的少。把责仼推到监管不严似乎欠妥,深交所处心积虑推出“三档停牌制”;发布了“四道令箭”,近乎到了“严防死堵”的程度,结果还是没能有效控制住失去理性的狂奔,上演了《生死时速》般惊险的大片。
要防范创业板失控,光有“盾牌”
和“令箭” 是不够的,应从制度建设入手,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首先,推行创业板新的发行制度。建议变寻价制为限价制,停止由上公司和中介机构联手抬价的市场化竞价。实行限价发行新股好处在于:创业板新股现在发58倍PE,二级市场就可能炒到100倍甚至更高。而限价封顶只能发25倍,它上市翻一倍也就50倍PE。不会将博傻的巨大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同时也不会出现超募,把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求钱如渴,更需要资金的中小创新企业。市场化发新股危害无穷,这回又再一次在创业板身上验证了。
其次,推行创业板新的交易规则。早在2009年6月15日创业板征求意见时,笔者就在本博客和《证券市场红周刊》24期《创业板上市新规不能新瓶装老酒》一文中曾建议:创业板交易规则应彻底改革,不能延用中小板老规则。原因是老规则存在首日被恶炒的弊端。我国股市成立之初,实行的是“T+0”和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后来,为抑制投机炒作才改为了“T+1”和10%涨跌停板这一规则。然而,针对创业板,这一规则已不适应。“炒新大业”大片之所以久演不衰,根源就在上市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和实行“T+1”交易制度,投机客利用资金和筹码的优势;用以小博大的心态在开盘吸足筹码后,便有恃无恐地狂拉股价,制造出离谱又离奇的涨幅,即使有N个跌停也能获利出局,
却让不知内幕跟风追高的散户当日买进后不能兑现,翌日跌停又卖不出来,而成为高速狂奔的车轮下垫底的冤大头。
因而,创业板推行“T+0”和新股首日设“涨幅限制”(
譬如最高涨幅50%)等新规则就可以最大限度制约投机爆炒,道理很简单,若主力拉高,散户当日便可获利了结,这样主力便不敢肆无忌惮地拉抬股价。随着创业板规模的扩大,为了其能健康长远发展,而不是“过把瘾就死”,推行新的交易规则也就十分重要和必要了,对于良药苦口般的建设性意见,应引起监管者的高度重视。
(股市有风险,
入市当谨慎,本文谢絶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