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
两次在电视台露过脸的陆大力,也称得上一个人物了。第一次是作为反面人物,当上了“垃圾王”,上了中央电视台;第二次是作为正面人物,炒“垃圾股”成功,上了本省电视台。
单看“大力”的名,便能推断出他父辈没多少文化。他们家是计划生育的反面教材,大力上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九,小名陆老九。人多必穷,陆大力说,那“穷”字好像专为自己设计的,一顶“八”斤重的“帽子”(宝盖)压在“力”气人头上,直不起腰。穷则思变,他率先在自己工作的钢厂前开了家废品收购站,炒废钢铁,因这行当来钱快,跟风效仿者众,一时间,多过了米铺。大力快速脱贫,掀掉了“八”斤重的“帽子”,并有了“垃圾王”的美誉:由于废品站如雨后春笋,钢厂却失窃严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得到新闻线索,下来采访,“垃圾王”作为“出头鸟”,撞在了记者的“枪口”上,电视播出后,他不自嘲为“蛮上镜头”。
陆大力的侄儿陆大智大学毕业后,分到证券公司当经纪人,他见叔叔废品站被取缔,便怂恿他把钱投入股市。大智给叔叔讲了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叫保罗·盖蒂的商人,在经济萧条时他的公司破了产,时逢股市暴跌,他却把养命钱全部买了没人要的便宜股票。之后,不理睬股价皮动,十个月后,经济复苏了,那些股票翻了六倍,他成了百万富翁。
陆大力心动了,进而心动变成行动。他把十多万资金投进股市。大智给他推荐了绩优成长股,他一概看不中,对侄儿说:“我是‘垃圾王’,你给我选‘垃圾股’。”大智犟不过大力,便开了张最贱的‘垃圾股’清单,有火炬、金杯、幸福等。大力却独具慧眼,却相中了一只幸福。嘿,幸福不是咱一生追求的吗?苦日子过惯了谁不渴望幸福。今生有缘!他板上钉钉地说:“就买这只,幸福。”大智说:“这只股亏损大,面临破产,风险极大。”大力说:“那个保罗·盖蒂都不怕破产,我怕啥?十八层地狱都穷过来了,还怕有十九层不成。”于是,大智帮他在3.52元的价位,吃进了5万股。
“垃圾王”买了“垃圾股”便不闻不问了。那ST幸福股却像乘上了峨嵋山的索道,延着45度角,缓缓爬升,不到两个月,竟翻了一番。大智忙叫来大力,说:“叔叔,你真有股缘,那垃圾变废为宝。据传有家远华地产公司要买它的壳。”大力问:“什么乌龟壳,这么贵?”大智说:“这壳是一种资源,比金蝉的壳还贵。你已经赚够了,该卖了。”大力不容置疑:“我又不等钱用,那保罗·盖帝都守了十个月,我才守两个月。”大智解释道:“股票都是见光死,利好一出来就要看跌。再说你买了不卖,没有交易量,公司也有意见。”大力固执道:“要做交易量,我不卖,还可以买嘛。娃儿,我虽然不懂股票,但认得准秤。你看那个‘福’字,多像自家的‘一口田’,我一定要守住这一口田。十个月后再卖。”他又倾其财力,追加了三万股,再显了“垃圾王”的王者风范。
十个月后,ST幸福的股价攀上了“峨嵋金顶”,站在了19元,陆大力要大智在18.8元全部卖出,赚了上百万,成为中国的保罗·盖蒂。
陆大力把“穷”和“富”形象地比为“帽子”和“田”。他富了,但想着穷。他要取之于股民用之于股民。他把赚的钱存入银行,设立了“股民基金”,并租了一个礼堂,创办了“股民之家”。他要请一流的股评家为股民免费讲课,为权益受到侵犯的股民请律师伸张正义。
股民之家剪彩那天,省电视台前来采访,再次面对摄相机,陆大力不躲不闪,找回了感觉。电视台记者递过像接力棒一样的话筒问道:“请问陆先生,你当初为何选择投资‘垃圾股’?”陆大力的回答出语惊人:“富兰克林说:‘所谓垃圾,就是人们尚未发现其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