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关键还是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重中之重依然是经济发展。环保、医疗、食品安全等议题虽越来越被关注,但破解关键还要靠发展。发展最终目的是环境更美好、医疗卫生可及性和公平性更高、食品更放心,人生活品质更高。但在我国当前体制机制下,若没有经济发展、没有充分财政,又怎能实现这些目标。欧美国家让人民过生幸福生活的那些好做法在中国行不通,与我们经济社会还处于一个较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难道我们就应地在破坏环境、看病难看病贵、劣质食品中盲目发展?显然不是。
最近频繁接触了一批批市县领导,聊了很多。在做好分内工作同时,我一直在关注和思考我所从事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政府中的位置。尽管没有一个人提到这项工作成绩如何,但还是能听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就是“食品药品安全别出大事,小事尽量不出,出了小事要能在自己系统内依法妥善处置,这是底线”。医疗卫生也鲜被领导们提及。这些民生工作推动仅限于分管的政府领导,而且这些领导排名都相对靠后。
在当前大环境下,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不出事,是政府定给各级FDA部门基本职责所在。然而,各级FDA部门能有效履职吗?当然,食品药品安全零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有效防控风险、把出大事风险降到最低,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食品药品监管改革虽然在持续深化,而在全国范围内频繁推进的体制改革以及五花八门的改革模式,也证明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对这一工作规律把握并不一致,对推动工作的思路并未形成共识。三合一、四合一机构设置下,虽提出首要职责是食品安全,但长远看监管力量被削弱、监管工作被边缘化趋势愈发明显。单独设立的FDA就一定有足够的资源来有效履职了么?我看未必。面对点多面广、千家万户、业态万千的食品药品监管对象,如果不创新监管方式,死守传统监管办法,谈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基本不可能。
地方政府首要关注的是经济发展。对于各级FDA而言,如果能维护甚至助推当地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自然能收到各方更多的关注与肯定。有为才有位,除了保障不出事,再加上谋发展,才是FDA更高目标。如此一来,人们又会问,在监管主体与监管对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既要严格监管执法,又要宽严相济的规范产业发展,大概是最理想状态。而如何去拿捏宽严相济的程度,却并不易。在当前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拼命推动GDP增长的新形势下,各级FDA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主动帮助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积极服务和帮助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恰到好处地做好这两项工作,才能更有位。部门内部工作才能获得政府更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凡是监管工作,大概都会涉及上下多个部门。比如最近山东非法销售疫苗事件,就涉及FDA和卫生疾控部门。农产品也一样,在进入市场前、进入市场口涉及FDA和农业、水产畜牧部门。在事件发生后,还涉及公检法,行刑衔接等问题。一个相对靠后的部门,如何去理顺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也绝非易事。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后,如何快速有效联动,不给社会带来恐慌,更是难上加难。山东非法销售疫苗事件,已引起全社会恐慌。世界卫生组织回应“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各大媒体也在纷纷报道疫苗安全的X大误区,但多数人已不再关注这些。另外,“不会引起毒性反应”这一类似结论的广泛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抚平民众的焦虑,但对未来案件审判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有待观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