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对甲型H1N1流感过度紧张(原创)

(2009-05-03 23:46:17)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猪流感

过度紧张

卫生事件

医笑而过

健康

分类: 医药卫生

莫对甲型H1N1流感过度紧张(原创)

    尽管有了一些死亡病例,我一直都对猪流感不以为然。即使世卫组织把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到5级,也懒得关注,但今天见到外电猛烈报道墨西哥外长高调公开指责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我突然有了好奇心去世界卫生组织网和卫生部网站看看一些翔实的数据和比较权威的声明与报告。看记者那些耸人听闻、胡说八道的新闻简直是浪费时间。查到的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4月29日的声明中两次强调“我们现在尚无一切答案,但我们将获得一切答案”,并警告说“流感病毒的显著性在于能够迅速变异,且行为无法预料”。在世卫网站上的甲型H1N1流感的每期简报里,反复地强调“不建议实行旅行限制或关闭边界。建议患病的人谨慎行事,推迟国际旅行,在国际旅行之后出现症状的人则应按照国家当局的指导意见主动就医。食用煮熟的猪肉和猪肉产品,不存在感染这一病毒的风险。建议个人经常用肥皂和水认真洗手,如果出现任何流感样疾病症状,应主动就医”。
    当面对传染病时,搞公共卫生专业的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该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根据我国卫生部2009年4月29日出台的《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可以看到“猪流感病毒可直接从猪传播至人,亦可出现人际间传播。感染病毒的猪或人是主要的感染来源,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人也可能通过接触到被猪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而获得感染,因此,被猪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也是潜在的感染来源”等表述。让我们再看看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的《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国际兽疫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与猪肉安全的联合声明》,其全文是“在目前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有人担心可能在猪群中发现这一病毒,并担心猪肉和猪肉产品的安全。没有证据显示人们通过食用经加工的猪肉或其它猪源食品感染了流感病毒。烹调肉食时通常使用的温度(例如70°C/160°F的中心温度)能够轻易灭活生肉产品中可能存在的任何病毒。按照世卫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际兽疫局推荐的良好卫生方法处理的猪肉和猪肉产品不会成为传染源。当局和消费者应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处理或使用病猪或死猪的猪肉供人食用。”
    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中国的《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的《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国际兽疫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与猪肉安全的联合声明》并不矛盾,再看看中国和墨西哥的争吵焦点,我们就能发现更多层面的东西。
    与当初莫名其妙的SARS相比,甲型H1N1流感简直是小儿科,我觉得它可能还不如其他一些季节性高发的流感或其他传染病危害严重。中国的各级政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和处理条件,况且就现在的那些比较温和的流行数据也并没有达到要恐惧的地步。面对甲型H1N1流感,我觉得还是别过度紧张!秉承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原则,切实做好防控工作,流感自然会悄然离去!对此,我依然很乐观!即使国内有几例确诊,在当前之中国也不会像当年SARS一样,手忙脚乱,乱成一团,也依然是小菜一碟。其实,我更关注的不是发病后治疗,而是我国突发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与防控的管理能力,不但包括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流感的防控能力,还包括流感流行期间社会群体心理的引导与调控能力。
    别紧张,大家都放松点!

   

    目前的世卫组织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 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在2009年修订的级别描述中,世卫组织继续使用六级方法,以便将新的建议和方针纳入现有国家防范和反应计划中。修订了对大流行级别的分组和描述,使之更容易得到理解、更精确,并建立在可观察现象的基础上。第1至第3级对应防范阶段,包括能力发展和反应计划活动,而第4至第6阶段清楚标示需要作出反应和缓解努力。此外,阐述了大流行第一波过后的各个时期,以促进大流行后的复苏活动。
   目前的世卫组织大流行警戒级别为5级。 
   在自然界,流感病毒在动物,尤其是鸟类中间持续流行。尽管此类病毒理论上可能进化为大流行性病毒,但在第1级,没有报告在动物中流行的此类病毒导致人类感染。
在第2级,已知家养或野生动物中流行的动物流感病毒导致了人类感染,因此认为存在潜在的大流行威胁。
   在第3级,动物或人类—动物流感重组病毒在人群中造成了零星病例或小规模传染,但并未造成足以维持社区层面暴发的人际传播。数量有限的人际传播可能是在一些条件下发生的,例如,受感染者与不加防护的护理者之间密切接触。然而,在此类严格条件下发生的有限传播并不表明病毒已经达到必然导致大流行的人际传播能力。
   第4级的特点是,确认动物或人—动物流感重组病毒的人际传播已能够导致“社区层面暴发”。在一个社区中导致持续疾病暴发的能力标志大流行风险显著加剧。任何国家,如怀疑或核实此类事件,应立即与世卫组织磋商,以便联合评估局势,并在需要采取快速大流行遏制行动时,由受感染国家作出决定。第4级表明大流行风险显著加剧,但不一定意味着肯定发生大流行。
   第5级的特点是,病毒的人际传播发生在一个世卫组织区域的至少两个国家中。虽然在此阶段大多数国家不会受到影响,但宣布第5级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大流行迫在眉捷,敲定计划缓解措施的组织、交流和实施已经时不我待。
   第6级,大流行阶段,其特点是除了第5级确定的标准外,在世卫组织一不同区域至少其他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宣布这一阶段将表明正在发生全球大流行。
在高峰后期间,在有适当监督的大多数国家,大流行性疾病水平将降低到可观察的高峰水平之下。高峰后时期显示大流行活动势头减缓;然而,不能确定是否将发生新的一波流行,各国将需要为第二波作出准备。
   以往大流行的特点是一波接一波的流行持续数月之久。一旦疾病活动水平下降,一项关键的交流任务是相对这一信息,通报另一波发生的可能性。大流行波可时断时续,持续数月,立即发出“平安”信号可能为时过早。
   在大流行后期间,流感的活动可能恢复到通常见到的季节性流感水平。预期大流行性病毒将转而表现为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在此阶段,重要的是持续监督,并相应修订大流行防范和反应计划。可能需要进入广泛的复苏和评估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