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的理性出路
文/陈涛
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我认为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我们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别的国家走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路。
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应该感到骄傲,应该感到自豪。我们为什么要在一些所谓的一时涨跌、一时起落、一时调整上而去喋喋不休、纠缠不清呢?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发展的规律,都有其成长中的缺陷,都有其起步中的难点。我们不应苛求、不应强求、不应一棒子打死。资本市场如此、娱乐行业如此、餐饮行业如此、贸易行业如此、房地产业也不例外。
现在,我认为房地产业最主要的,不是去讨论房价“拐点”是否来临,不是去谈论政府是否应该救市,不是去纠缠潘石屹提房价是否合理,不是去探讨王石降房价是否正确。
我们应该把这些精力放到研究房地产的理性发展思路方面来,把这些精力放到房地产的未来前进方向上来,把这些精力放到房地产的目前应对策略上来。
那么,房地产开发的理性出路在哪里呢?
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这次房地产业的调整,根据情况分别对待。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其发展的周期,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有涨有跌,有升有降,有赢有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看,现在的房价,还不是有的城市在涨、有的城市在跌;有的楼盘在涨、有的楼盘在跌;有的地产类型在涨、有的地产类型在跌吗?
已经开发好了的地产,就应该根据情况销售,不要为外界的传言所影响;还没有完成开发的,更应该谨慎操作,资金没有落实不能动工,尽量避免风险;已经购了高价地在手的,也要根据情况盘活或是出手。
因为,这次调整应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
第二,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有个性化、差异化的房地产业。
市场经济最忌讳的是什么?最忌讳的就是你有我有,就是人云亦云,就是随波逐流,就是没有个性,就是没有差异。因为没有个性化就没有超额的利润可赚,就只能跟在人家的后面跑。
社会这么五彩缤纷,就是差异化的成果;人生这么绚丽灿烂,就是个性化的结果;经济这么繁荣富强,就是复杂化的后果。
住宅地产不好做了,可以做商业地产、可以做生态地产、可以做工业地产、可以做老年人地产、可以做教育地产等等。聂梅生会长说得对:房地产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我们应该大力推行住宅成品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我国实行毛坯房交房已经有许多年了,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装饰材料的浪费、人力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浪费、交房过程中的纠纷、使用过程中的不便、装修过程中的矛盾等等。
只有实行精装房交房制度,才能解决那些矛盾,才能促进住宅产业的发展。
当然,推行住宅成品化和产业化要靠政府、开发商、购房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特别是政府一定要有相应的鼓励性和制约性政策陆续出台,才能推进产业化的步伐。
第四,我们应该鼓励以产品技术创新和提高性价比为发展动力。
在“暴利时代”结束之后,开发商理性地回归到新的“产品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寻求更高的“性价比”和市场吸引力。如今创新的技术已经很多,关键在于集成应用,在集成的基础上创新。
我们应该摈弃过去那种“地段、地段、地段”的开发模式,提倡人文、科学、绿色、环保、服务、创新的房地产开发理念。
也只有这样,房地产业才会进步,房地产业才有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