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外"模式不可持续——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2009-06-18 11:58:25)
标签:

杂谈

2009年6月16日

“两外”模式不可持续

——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许多人最关心的是何时复苏,我最关心的倒是如何从中获得一些更深刻的认识。其中,我国经济的“两外”模式不可持续,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我认为,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一个最重要的“机”,就是用外力打破了中国“两外”发展模式的惯性。正象一个司机开车,坐车的人提醒他说“慢点慢点,注意安全!”司机总是慢吞吞地不用力踩刹车,可是突然前面出现了一道高坎,车不慢下来不行了。金融危机逼着我们转变增长方式。

所谓“两外”模式,就是以外延发展为主和外向拉动比重过大的模式。

    以粗放方式实现外延为主发展的模式应该改变。当我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都会越来越大,越往前走越难以支撑。当我国经济规模较小的时候,以外延发展为主是可以理解的,当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很大的时候,就要转变为以内涵发展为主了,这就是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把“好”放在前面的原因。但实现这个转变很难。这方面已经讨论得很多,不在重复。

    外向拉动比重过大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改变。美国经济的外贸相关度大约不超过20%,它是以内需拉动为主的。我国经济的外贸相关度大约在60-70%,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发展外向拉动力的比重太大了。这样就带来若干问题:

    一、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外国人买不买东西,买多少东西,人家说了算,我们说了不算。这次危机中外贸的减少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靠OEM的企业大量倒闭就证明了这一点。

    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大量产品在中国制造而供外国人使用,中国这片土地实际上就把别国应该承担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统统承担起来。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中国能够承担起来吗?承担的后果又是什么呢?

    三、从经济效益考察,我国企业由于缺少品牌和销售渠道,我国外贸至今还以“增量降价”的方式增长。由于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不够部分就必须向外国购买。国际上铁矿石涨价,石油涨价,许多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的东西都涨价,钱被外国人赚去了很多。同时,中国产品卖得越来越多,但单位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外国的经销商赚了大钱,外国的消费者得了实惠,而中国人只能得到可怜的一点“苦力钱”。(他们还在不断地反倾销!)如此发展下去,中国最后就会成了“赔本赚吆喝”。

    四、从外汇的角度看,中国辛辛苦苦赚的外汇怎么用?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人家不卖;买外国的资源,人家限制;买外国企业的优良资产,人家不批。他们还在天天高喊中国的出口顺差太大了。中国的外汇花不出去,只能换成美元,存在外国的金融机构,只能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大约7000多亿美元)。这样,我们就可以算三笔账:一笔,随着国际市场货物价格的提高,我国的外汇实际上是大大缩水了。缩了多少恐怕难算清楚,反正不是一个小数。一笔,美元会不会贬值,主动权掌握在美国政府手里,取消美元的金本位制度以后,它的随意性别人也难以制约。一笔,即使情况正常,我国的钱存在他们那里赚很低的利息。而他的钱作为外资进到中国就赚很高的利润。利息率和利润率至少相差10倍。随着我国在外国的存款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到中国投资的相当一部分钱是我国在他们那里存的钱。这就成了用我们的钱赚我们的钱的局面。穷人在富人那里存钱,穷人为富人买单,富人再用穷人的钱在穷人那里投资。这样的大循环,对一个发展中的中国将意味着什么不是很清楚吗!

    “两外”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在一定时期它也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是我们对这种模式进行反思和改变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