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系列(四)

(2008-12-04 18:26:45)
标签:

美国人

tom

linda

摩托车

维尔

田纳西

男人

杂谈

                      Tom Spence's Happy Life(Cont. 3)

 

Tom 的老伴名叫Pates,也是Lewisburg土生土长的田纳西人。Pates 年轻时在小镇的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结婚后就辞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他们夫妇二人的很多亲戚都住在Lewisburg 附近,这一点和国内的很多农村情况差不多。Pates有一个姐姐Linda也在同一个镇上住着,98年我去的时候她已经67岁了,还开车和我们一起上高速公路去附近一个哥伦比亚的城镇去购物。回来的时候,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她坚持开车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让我很惊讶她的健康状况如此的好!后来我在见到很多年龄超过80多岁的老人都是自己开车出门办事,才明白她这还是算年轻的呢。04年我回国前去Tom家告别,Linda听说后还坚持开车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了餐饭。200百多年前的美国人从欧洲飘洋过海来到了北美洲,在和印第安人血腥拼杀了很多年后,几乎是在一个荒芜之地建国立业,成了世界超强,也是靠着他们勤劳拼搏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种精神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处处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老了后不给儿女添麻烦,所有的困难尽量靠自己来解决就是这种信念的典型体现。在很多美国人的家里,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简单机械工具,用来修车和其他设备,自己做家具,自己装修房子等。这个问题不能用节省钱的角度来看,而是他们不愿依靠他人靠自己的积极心态在支撑着他们的行动。当然,美国老人的养老金制度还算不错(在金融危机的蔓延之后,美国人的养老制度未来怎样?估计得重新考虑, 因为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子太高了,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够支付利息),在经济上基本不用子女来负担是一个方面,但他们大多选择独处而不愿和子女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是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注重孝道能理解的,而是西方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老人晚年生活的诠释。圣经第一章《创世纪》里有一句话:“儿子长大后要离开父母,和妻子生活在一起。”说的是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先用泥土造了一个男人。后来上帝觉得男人一个人生活太寂寞,就用男人的三个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做他的配偶。女人说:“我是你的骨中骨,肉中肉,不能分离。”算是对父母和子女关系的一个简单约定。

Tom夫妇共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这是美国普通家庭孩子数的平均数。大儿子夫妇在小镇的中心开了个小花店,同时他还开了一个小型空调修理店,每小时可挣修理费45美元,过着算是一个小康水平的生活。二儿子曾和Tom在一个工厂工作,担任质检部的经理。04年工厂关门,他被派到亚洲的分厂工作,老婆孩子继续留在Lewisburg生活。这个小Town还有一个Nissan汽车的零部件制造厂,算是小镇比较有规模的工厂了。Tom的女儿Susan在Whrilpool 的田纳西分厂担任设备部经理,和我是同事,丈夫Chuck就是在机场接我的那个高大男人,也是一个工程师。他们二人的家庭收入在子女中算是最高的,在12~13万元左右。他们也是在纳什维尔附近买了80英亩(合500亩)的农场,里面就养了寥寥几个骡马。上班的时候,用木栅栏围成的诺大农场里没有一个人看守,就几匹马和几个北美的大狼狗在家,也从没有听说丢什么东西。有意思的是他们一直住在一个很小的汽车房间,就是那种活动的卡车可以拖着走的房间里很多年,直到2000年年近36岁Susan终于有了一个孩子后才在农场的中央花了22.5万美元建了一个两层楼的大房子。Chuck是一个摩托车爱好者,家里收集了3台昂贵的老式摩托车,他还参加了一个纳什维尔的摩托车业余爱好者协会,每年他们的协会要搞一次老式摩托车环南部旅行,成百上千辆的各式各样的摩托车沿着高速公路排队游行,场景蔚为壮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