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二十年后我们来相会(续三)

(2008-09-23 15:42:26)
标签:

校园

二十年后

图书馆

港台歌手

教学主楼

月色

                            月夜漫游1

 

下楼后,刚好碰到正惠兄和梁潘荣要去校区里,趁着月色去寻旧迹,祖水则被人拉去喝酒了。我则选择了去夜游校区,因为我的酒量实在是很有限。已经是夜里快12点了,皓月当空,校区里十分安静, 象是正在作着一个甜美的梦。我们也轻声蹑脚,生怕惊扰了它。从南门进去往北走,先是经过一片教工的家属区,这和我的记忆中的方位基本吻合。从轮廓看还是那些旧楼,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小区里没有一盏灯亮着,月色中只见树影婆娑,十分的静美,只有我们三个人的脚步声在深夜里轻轻作响。 我们一边走一边四处贪婪地观望,一边在争论着当年旧方位。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熟悉的参照物来验证自己的记忆力。因为校南区变化太大,周围增添了许多崭新的建筑物,结果无一人能够找到一个明显的标志支持自己。于是,我们继续往北,直到看到那个依然横卧在那里的影剧院,心里才豁亮起来了。这是我们大学四年里周末光顾最多的娱乐场所,我们的学校远离市区,周围都是胜利油田的单位,社会公众娱乐设施很少,所以多数时间我们都在校区打发时光。要不就是凑人打够级,一种需要6人参与才能玩得扑克牌。在这个显得破旧的剧院里,我们聆听了山东残疾杰出青年张海迪的演讲报告,看过周里京走穴时演的小品, 还有很多八十年代的优秀电影<<红高梁>><<人生>>等, 也都是在这里看的。

    找到影剧院,周围的一切都突然都变得十分熟悉起来了,方位完全可以确定了。再往前走,自然就是当年的图书馆了。夜色中的图书馆看不出变旧的痕迹,还静立在那里,好像早就在专门等待着我们深夜的来访。图书馆门前的爱因斯坦雕塑依然冷峻,就像一个睿智的人生旁观者, 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沧桑变化, 见证着人生的岁月蹉跎。也说不出什么原因,当年的学生们大都喜欢在图书馆里上晚自习,常常是没有等到下午,三层楼的座位都被占满了。很多人下午起来上自习,明知道没有希望也要先来这里寻觅一圈,希望能搛个漏什么的,实在没有希望才选择其他地方去上。可能是这里借书比较方便吧,人虽然多但总是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说话。坐久了还可以在阅览室翻阅杂志报纸什么的,的确是很享受这里的氛围。老图书馆前面的广场可是比以前漂亮多了,新栽了很多花草树木,一改当年树木凋零的景象,而如今是绿意盎然, 富有诗意。

    从图书馆向西,就是我们经常上课的教学主楼学一楼,除了专业课在一些各个系的专业楼上以外,我们大多数的基础课都在这里上的。本来想进里面去看看,可惜时间已经太晚了,几乎所有的楼都关了门。这个楼本身并不高,总共也就三层,但是曲里拐弯的显得很长。依稀记得当时最多的时候有6个班在一起上课,坐远了根本听不见,只有靠看书和抄同学的笔记来应付考试。我还记得这座楼里有一个大的音像教研室,里面有很多的电视,这在80年代并不是很常见的。记得那时候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很多重大的比赛我们都是在这些音像教室里集体看的,别有一番趣味在心里头。还有一间音响教室每个晚上吃完饭后,总要放一段港台歌手的演唱会,是我们晚饭后最受欢迎的一道音乐圣餐。在港台歌手大肆风行的年代,那些经典歌曲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种如梦如画的感觉,为我们这些经历过极左年代过来的人,饥渴得像冒烟的心灵注入了一丝丝甘露。 还记得有个旅日歌手名叫陈美玲,她的“辽阔草原美丽山岗群群牛羊,有个少年手拿皮鞭守护着牛和羊...”,这首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我就是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从来没有厌倦过。如今的歌手和娱乐传媒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泛滥成灾,也让很多人不知所从。 比较而言,当年的我们选择单一,倒也省去了很多困惑,社会上流行什么大家都知道,交谈之中也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