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一)

(2008-06-12 16:44:57)
标签: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

校园

分类: 学习笔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考查要求:

    以高中地理课程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任何一节为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信息化的教学方案。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参考教材第七章,说明主要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模式基本类型。

2、参考《小小营养家》的教学设计,完成完整、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以下是我设计的教学案例: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援助 (以地震为例讲解)

 

本堂课主要的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一、主要的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利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地震灾难片《纽约大地震》,通过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创设情境,直观向学生展示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引导学生探究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抗震自救,进而思考地震发生前应该有的准备和地震发生后的恢复措施。将学生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以学为主,自主探索

当学生观看完电影片段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以及与本节课学习内容:地震发生的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知识;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

3、小组协作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件中防震逃生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有些是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有些是错误的做法。此时小组之间进行协作学习,组长组织讨论问题,并代表小组回答问题。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像记忆、表达、团队学习精神、思维、交流等的能力能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与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特点。

4、课外探究,拓展提高

通过课后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同时能够加深课堂学习过的知识的理解,拓展学习课堂和课本以外的知识。我在设计的时候布置了以下三个作业:

①课后利用互联网收集5.12汶川大地震的文字报道和图片报道,以及分析自己所处地区是否有发生地震的可能;

②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关于地震的自救知识向亲人、朋友讲述和宣传;

③选择观看地震灾难片《洛杉矶大地震》、《10.5级大地震》、《世贸大厦》、《蓝光闪过之后》、《日本沉没》、《纽约大地震》其中的一部影片,找出影片中人物做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错误的地方进行改正,并写出你的做法。

5、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①通过地震防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②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③培养他们的减灾意识,树立正确的减灾观。

6、时间分配合理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做这个作业之前,我先找了一些资料阅读,知道了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根据M·希尔伯曼--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教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0%

我分配这堂课(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这样的:

教师讲授:5分钟           学生阅读:7分钟               观看影片:5分钟  

教师演示:5分钟           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10分钟

各小组之间的交流:7分钟    教师对小组讨论结果点评并总结:6分钟

 

二、主要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本堂课我主要是应用了抛锚式的自主学习策略,首先是放映电影《纽约大地震》的片段,教师引出一个问题: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抗震自救,进而思考地震发生前应该有的准备和地震发生后的恢复措施。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交流。

课后的作业具有探究性,如:课后利用互联网收集5.12汶川大地震的文字报道和图片报道,以及分析自己所处地区是否有发生地震的可能;选择观看地震灾难片《洛杉矶大地震》、《10.5级大地震》、《世贸大厦》、《蓝光闪过之后》、《日本沉没》、《纽约大地震》其中的一部影片,找出影片中人物做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错误的地方进行改正,并写出你的做法。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可以讲本堂课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强化了这些知识的记忆。

 

2、协作学习型教学模式

本堂课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了协作学习,具体的应用就是:让学生观看课件中防震逃生的图片,图片中有些是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有些是错误的做法,由学生对种种方法行为做出判断,并尽量找出更多的逃生的好方法。

看完图片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是组员代表整组发言。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表达、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总结

设计一堂课,设计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到知识和一些其他的技能技巧等等。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打算设计一个实际演练---学生进行从地震中逃生、自救、互救,我觉得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的内化,加深,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的兴趣也会加大。

比如,实际演练可以是这样的:假设地震发生,从教师喊出“地震了”开始,给学生10秒的时间来躲避,看学生的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行为,再选择其他合适的时候进行一次演练;还可模拟灾后互救,设置部分学生被困的情景,让其他学生去救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