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些日子,是美好的。
数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笑着,跑着,闹着,在阳光下,快乐着。
一晃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曾经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进了学堂。
瘦小的我背着九斤重的书包,充满好奇和新鲜感的走进了学校,我以为我还是那个我,我以为我还可以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的玩耍。当每天晚上千篇一律的听写生字和算术题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当双休日我做完作业却看到妈妈把一摞复习书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当我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把我心爱的玩具封印起来的时候,当我手里拿着不是满分的卷子准备挨批的时候,我终于知道,曾经,我那单纯快乐的童年,已经离我而去了。
那个时候,有许多孩子常常因为作业多而掉眼泪,而我却从未流过一滴眼泪,我父母问我作业那么多你怎么从来不哭呢,我说哭有什么用呢,哭玩了岂不是一样要写。昏暗的灯光将我的影子映得长长的,我想我的影子一定是在哭,哭它为什么每个晚上都要被固定在写字台对面的墙上。
小学,印证了我六年的记忆,考试时的紧张,开家长会的畏惧,和朋友一起分享点点滴滴的喜悦。
上了初中,压力明显大了,压得我几乎透不过气来,尤其是初二那一阵,心情达到了有生以来的最低点,脚步都是沉重的,抬起头,看不到阳光的颜色,满目尽是沉沉的灰。
我问爸爸他们上学时也有这么多作业么,爸爸说他们那时候轻松得很。我听了有点羡慕有点嫉妒,突然间又很哀伤,为什么我会生于80年代呢。
己经奋斗,己经挣扎,终于进了重点高中,走了这么多年,回头望望,走过得尽是一条辛酸路。
有时候,我踌躇满志,眼里闪着光辉说我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可是不多久,眼里的光辉便重归黯然,毕竟,现实跟理想,是有差距的。
有时候,我又好像是站在十字路口,迷惘的苦苦思索着,却又不知道在思索些什么。似乎可以行走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按照教育模式制定的路走下去,每个人都是一样,迷惘而又无可奈何的走着,即使心里梦想着几千条,几万条不同的路,可是我们着一代,是冲不破教育模式的束缚的,就好像你在人流中,左右你前进方向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人流一样。
放学时分,已是万家灯火,踏着深沉沉的夜色,披着惨蓝色的月光回家,草草吃几口饭,又要学习。一直到时钟的分针转了一圈又一圈,磨出茧子的右手还是不停。夜已深了,凄清的月色冷冰冰的望进窗子,灯下的我仰头望望月光,看看身边乌云般的卷子,我沉沉的叹息,却没有停笔,第二天一早起来,又要重复前一天所做的一切。
有时候,也会忙里偷闲,看看闲书。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知多少》,看着他很温和的诉说着学生的无奈和劳累,然后有看韩寒的书,看着他尖锐的讽刺当代的教育问题,不仅觉得很过瘾,不由自主笑笑,笑了一半却有些苦涩,看着些书有什么用,书中得用远不能成为现实,即使成为了现实,也不属于我们这一代,许久,怅然若失。
天空瓢着细细的忧愁的雨丝,冲不破低沉暗暗的天际。我走在天地间,任凭雨丝染湿衣襟,忧愁将我包裹,却有挥之不去的寞落。
这么多年来,风里雨里,我笑着走过
又有谁看得到笑容下隐藏的忧伤
又有谁读的懂开心后深埋的寂寞
漂泊海上的小舟
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温暖的码头
停下彷徨的脚步
回首
却已望不到往日的尘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