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巴黎的黎明时分,欧洲之旅始于脚下
沪上浦东机场,有铁鸟飞往法兰西巴黎,历十二时辰。子夜启碇,抵埠恰值黎明,正宜发轫游程。此安排也,能减时差之苦至甚微。虽机中难如家中安寝,然乘客稀疏,可偃卧稍歇。
观照片右下所标时日,逾两时辰,吾辈即办出关之仪,登奔驰大巴,至赫赫有名之巴黎凯旋门。团队游亦有其局限,譬如,吾辈无暇登其顶以鸟瞰巴黎全貌。
徘徊其地,终悟凯旋门何以又名“星门”:门下有环形大道,向四方延伸出十二条放射状林荫道,如明星迸发璀璨光芒。其中最著者,乃香榭丽舍大道、格兰德大道、阿尔美大道、福熙大道之属。
自凯旋门登车,数刻便至“协和广场”。其名虽雅,却有一段血腥往事。昔时此广场名“路易十五广场”,中铸路易十五骑马雕像,以显其在位时之威势。
岁在1789,法兰西大革命起,雕像为革命民众所推倒,广场内筑断头台,易名“革命广场”。国王路易十六与其后,皆于此就戮,嗣后更有数千人殒命于此。旧有传说:彼时此地血腥味甚烈,群牛过此,竟戛然止步,不肯前行,乃改道绕行。逮广场重建,为纪战乱之终结,顺民众祈和之愿,“革命广场”始易今名“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素来如上演真实历史剧之大舞台。往昔,民众来此观大革命之恐怖屠戮;今时,众人至此则为感历史之演进,味都市之变迁。立于广场中央,放眼宽广之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可一眼望见路尽头之凯旋门,亦能睹左右两侧著名之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le
Palais Bourbon)与玛德兰大教堂(la Madelein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