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与茉莉之茶,香与味异,皆吾所欲也。室静,久坐一时,乃起而出。备课于网,闻陶家宅之景佳,有巨坪及大河过焉。
首家一尺,室外长列遮阳伞下之茶座,气势不凡。巨坪之外,即高挺水杉,水杉之外,乃一条大河。草坪、高树与大河,构成壮美之图,此于沪上罕见也。
女尝问于侍者:外之大河,是否川杨河?然也。吾独至川杨河畔,大河浪宽,岸侧水杉参天。树下、木栅之外,河水东流;木栅之内,则为一尺室外茶座。如此环境,他处一尺所无。若天稍凉,必移座于此。
大河即川杨河,乃浦东一人工开凿之运河。
“西为黄浦江,东为海”。四十一载前,浦东川沙之民,脚踏实地,以一扁担、两竹箕,凿出川杨河,连黄浦江与东海,遂黄浦江、长江二水系相融之梦。
川杨河西起黄浦江,东出三甲港水闸入长江口,长约二十八里,河宽约七十步,可通航三百吨之舟。其自西向东穿三林等七镇,亦与三十三条南北向支流交汇。
川杨河工程,一九七七年筹谋规划,一九七八年动工,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日基本告竣。此乃浦东重要之水利与航运工程。它使浦东三十五万亩农田受益,达“百日无雨保灌溉”“大雨不受涝”之治求,亦大增航运之力。浦东开发以来,卢浦大桥、南浦大桥、世博园区等建设所需建材,皆由川杨河运之。
当年,夜临,则一灯火长龙横于川沙大地。开河之农,唯薄补而已,日酬仅一元。日参与开河之农约四万五千人,工地上终日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劳动号子此起彼伏。最多之日,挖河者达五万六千人,约占川沙县劳力三成,凡农村青壮年,皆赴工地。
春秋更迭,斗转星移。蓦然回首,那步步负重攀登之背影渐远,震天之劳动号子亦消于历史烟尘,当年开挖者,多已长眠于地下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