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惜别生态岛
题图二:忽逢荷花池

昔与老友同游和平公园,今再至,恍若初游。沪上诸园,此为大者,广二百六十四亩,水域五十亩,分配甚宜。问诸游人,曰:“园有三塘,更胜一筹者,尚在前路。”
别生态岛,西行。沿途赏晨景,觉最美者,游人也。时过八时,甚为喧闹。独行、携孺、群聚、共舞者,不一而足。众人面含二字:悠闲。此情此景,忆及初至美利坚之晨。出华盛顿一驿,对街有大园,古木、喷泉、雕像错落,松鼠缘木上下。唯吾独坐幽处,打太极良久,未见一人。美景如斯,竟无人享。
沿途有假山、小亭、拱桥、林木、碧水。日已高升,空气清冽。台风“丹娜丝”已过,余威尚存。天际白云大片,移速甚疾,间有乌云。俄而微雨飘落,急取伞,伞方张而雨止,真雨戏也。
忽路左现一荷塘,绿盖千叠,红英万点。遂近观,摄之。较之七月三日世博文化公园南门所见荷塘,远不及也。不仅数量少、品种稀,更兼荷姿不伟,难入镜焉。
观荷既多,兴致渐高。昔日见此,必心潮澎湃,精择佳景,恐失其妙。今日不过路过,未作停留,亦无小动。
闻此园有三塘,未知前路是否有惊喜相候?未可知也。
徐霞客云:“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人常为“巅峰体验”所囿。若一物冲击甚烈(如申园观荷之验),则脑不自觉以之为“基准”,衡诸同类,甚至难信有更胜者。此“锚定”之效,暂隘认知之界,令人陷入“见过至佳,便不信有更甚者”之囿
-- 究其本,乃经验对认知之过缚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