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4日,清明节。8时,出发去颛桥寝园祭奠父母大人在天之灵。
上女婿车,导航说话。8:03出门,9:09入颛桥寝园大门。
每年清明,春明景和,心情沉沉。父母大人为了抚养我们三兄弟,吃足苦头。父母,少小离家,从宁波和绍兴来到上海,打拼于社会之最底层,干的是牛马活,挣扎于温饱线。他们诚实,善良,厚道......,具有一切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我永远记住母亲的口授:一年除夕,父亲总算借到几个钱,开心回家,途中遇一位穷友,问我父亲借钱。吾父毫不犹豫,分一半借到的钱分给穷友。母亲说,她曾经想责怪父亲,转念:父亲做得对。父母是人生之师。一晃,毛家三兄弟,皆已七老八十,再回首,一生皆未虚度也。感恩:父母的无言身传,感恩:父母为我们积德庇佑!至今心疼,今生大憾:父母,特别是父亲大人,没有看到我们三兄弟的“发迹”,没有享到我们的福!
去年5月25日回复旦参加119年校庆即当年同窗聚会,接受了《复旦人》两位记者的采访。去年年代接到第42期《复旦人》,见采访文《毛荣贵:从外文系“差生”到教授
-
一位64级校友的不平凡之路》。文章插入四幅照片,最大一幅:吾与吾兄1964年在复旦大学大门外的合影。一生写过许多文章,别人写我,而且在我年届八旬时,有点意思。此文似可作为我八十人生的一个交代。
今日意外:大门外有志愿者服务店,女儿女婿填写一张表格,可领取礼品袋,有鲜花,小扇,明信片和一小杯咖啡......,旁边还有“客户休息处”,拐弯见售货小棚,离开时购买了正宗的马桥豆腐干,还有附近的特产“阿小弟糕点”。
离开之后,下一个目的地:人民公园。
